黑龍江省關工委積極響應中國關工委的號召,“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在宣傳、教育等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形成了聯動機制,各具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在全省扎實推進、高潮迭起。
一、領導高度重視,精心安排布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今年3月29日,經省關工委領導批準,省關網站、《關心下一代工作簡訊》轉發了省農墾九三管理局黨委宣傳部、教育局、關工委《關于在全局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進校園進社區(管理區)的實施意見》。特別是中國關工委“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在西柏坡舉行啟動儀式后,省關工委常務主任郭曉華帶領班子全體成員和老同志認真學習顧秀蓮主任在啟動儀式上的重要講話,一致認為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實際行動,必須積極響應,進一步加大推進落實力度。為了指導全省把這一活動迅即開展起來,4月13日,省關工委下發了《關于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的意見》。《意見》中對主題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活動重點、活動安排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把這項活動列入年度重點工作,進行專題推進;要求省關工委關心下一代網站、《雙陽紅》期刊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簡訊》列入宣傳重點,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現已刊播視頻45集,活動信息、規劃、實施意見和照片150篇(幅)。
按照省關工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全省各市(地)、系統和縣(區、局)普遍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的規劃方案》或《實施意見》。
齊齊哈爾市各級關工組織借助網絡視頻,組織萬余名“五老”和青少年收聽收看中國關工委在西柏坡舉辦的啟動儀式,立即跟進啟動。市關工委下發了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編發主題教育活動簡報6期,向上推薦文章照片50多篇(幅)。伊春市伊春區關工委3月14日就同區文明委、團區委、婦聯、教育局、廣電文化體育局聯合制定下發了《“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方案》。九三農管局及其所屬農場和25所中小學校全部分別舉行了啟動儀式。據對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伊春、七臺河、黑河、農墾總局等部分市地系統了解,其所屬的縣(區、市、局)及鄉鎮、街道、社區、行政村及中小學校,在各級黨政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制定了活動方案,舉辦了啟動儀式,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動,全省上下形成了多方合力聯動,有計劃推進的活動高潮,實現了活動的全覆蓋。
二、堅持四個結合、抓住三個重點。黑龍江省在“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中,堅持把主題教育活動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結合,與黨史國史教育結合,與開展各類教育實踐基地活動結合,與“三愛”教育、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五部門開展的“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中華魂”主題教育讀書等其他各項活動結合。主題教育活動緊緊抓住教育引導青少年了解紅色基因的孕育形成發展、紅色基因的深刻內涵,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三個重點堅持四個結合。農墾九三管理局召開了主題教育理論研討會,建立了百萬字的紅色精神資料庫、學習“兩史”300題題庫及10套參考資料講稿等,為關工委“五老”、學校老師和青少年在線學習提供方便。他們還組織百名“五老”、百名教師和大學畢業生,成立了30多個“三紅”(紅色歷史、紅色精神、紅色基因)宣講團(組),進校園、進班級、進課堂,在學習“兩史”中把紅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學生的心田。所屬山河農場“五老”和大學畢業生組成4個宣講小組,宣講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三件大事和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次歷史性飛躍,讓青少年學生走進歷史,認清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奮發圖強的建設讓中國人民富起來,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強起來的深刻內涵。該局宣講團(組)目前已深入基層宣講100多場,受益青少年學生兩萬多人。勃利縣關工委把主題教育活動和本單位舉行的紀念日活動、建縣百年紀念活動、和黨史國史教育、和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同其它活動相結合,聯系實際重點突出,推進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深入發展。
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實際效果。黑龍江是東北抗聯的主戰場,是新中國開發建設的重點省,在長期的革命戰爭、開發建設、改革開放中形成的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教育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寶貴精神財富;眾多的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地、影視書刊;眾多的“五老”親歷者形成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紅色基因富礦。各級關工組織把學習黨史國史同弘揚“四大精神”的紅色基因結合起來,取得了扎扎實實的成效。鐵力市關工委以弘揚“四大精神”為主題,以三建(墾地共建、森地共建、企地共建)為載體,整合域內紅色資源,建立紅色教育基地。他們把抗聯遺址、烈士陵園、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墻)、馬永順林場及紀念館、十萬官兵下關東屯墾創業舊址整合為共建、共用、共育、共享的紅色教育基地。市抗日斗爭研究員“五老”鄒本棟撰寫了幾十萬字的研究史料,為中小學生提供了紅色教育讀本和教材。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南航街道的6個社區都建立了“關心下一代微信群”開通了公眾平臺,設立了《“傳承紅色基團”主題教育活動連連看》、《今日關工事》等欄目,發布了大量活動信息,為“傳承”活動開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樺南縣關工委確定縣第六小學、土龍山鎮中心校為“傳承”教育活動示范單位,舉辦了傳承活動啟動和授牌儀式。校長孫青山親自講述了土龍山鎮農民武裝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的戰斗過程,教育廣大教師和青少年學生,繼承先烈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爭當時代新人。牡丹江市東安區關工委把組織青少年、“五老”、家長三代人到東寧要塞、海林楊子榮烈士紀念館、牡丹江畔八女投江英烈雕像和紀念館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講述紅色故事,開展學習英烈,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活動錄制成視頻,在關工委微信公眾平臺“東安關愛之聲”發出,深受老師學生和家長的歡迎。今年以來,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已經成為覆蓋全省關心下一代最耀眼的亮點。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