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關工委成立25周年大會上指出,廣大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離退休老同志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要弘揚“五老”精神,重視發揮“五老”作用,堅持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支持和幫助青少年成長成才。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關工委的支持幫助下,槐蔭區關工委堅持以“黨建”帶“關建”, 搭建“五老”志愿者聯盟和關愛下一代行業志愿者隊伍等工作平臺,強班子、建機制,擴隊伍、增活力,搭平臺、抓項目,突出重點、開拓創新,努力營造“五老” 發揮正能量、積極投身于關心下一代事業的濃厚氛圍,形成了“黨建引領、以老帶幼、以史樹德、以德育人”的共同發展新格局。《中國老年報》、《濟南日報》、網易等媒體相繼報道了我們的做法和經驗。中大街道裕園社區離退休干部第一黨支部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宏開教育培訓學校校長、關工委主任韋沛同志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老公安王長海同志被評為“濟南市身邊好人”和槐蔭區道德模范。
一、“黨建”帶“關建”,整合資源、建機制
近年來,面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形勢,我們一直在高度關注和潛心探索。如何更好地發揮老同志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充分調動老同志繼續奉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樂”、“為”有機結合,發揮正能量,形成統籌運作、統一管理、高效服務的整體合力。
整合資源建聯盟。2014年初,槐蔭區關工委在充分調研和準備的基礎上,依托各機關、街道和駐區企事業單位的百余支“五老” 志愿服務隊伍,組織建立了銀色之春“五老”志愿者聯盟,從各隊骨干成員中推選產生了聯盟理事會。聯盟是全區關心和服務青少年的公益性志愿者自治組織,也是關工委的主要工作平臺。聯盟秉持“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理念,貫徹“忠誠敬業、關愛后代、務實創新、奉獻社會”的“五老”精神,整合全區“五老”人才資源,搭建“五老”志愿服務活動平臺;組織、協調和實施重大志愿服務項目,開展有組織的志愿活動;注冊管理“五老”志愿者,引導和組織離退休老同志,發揮自身優勢傳遞正能量,廣泛開展關愛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志愿服務活動。
黨建引領建機制。為更好地落實“黨建”帶“關建”,切實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關心下一代服務水平,在銀色之春“五老”志愿者聯盟設立了黨總支,隸屬于區委離退休黨工委。按照“社團+支部”基層黨建模式,在聯盟所屬的各志愿隊伍設立了“功能式”黨支部。社團和志愿服務隊中的“五老”黨員,不論住所,不論組織關系,均可把組織生活轉入,便于有共同特長、興趣和愛好的老黨員在同一黨組織參加活動、發揮作用。制定了聯盟章程,健全和完善了聯盟及黨組織的相關規章制度,落實了黨員、會員登記備案、多向菜單服務、星級浮動管理、溝通協作會議、定期總結評定等規范化運作機制。
有機結合強服務。聯盟打造的志愿服務體系,為“五老”們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關心下一代事業、主動服務奉獻、提供了適宜的平臺和載體。老年社團建設與黨支部建設的有機結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功能和服務功能,搭建起聯盟黨總支-社團黨支部-興趣黨小組的基層黨組織新型架構,為聯盟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志愿服務重共建,擴大隊伍、增活力
聯盟從槐蔭區的實際出發,整合資源、共建服務,構建“縱橫交織、網格分布、全面覆蓋”的立體式志愿服務體系。在縱向上,聯盟有老公安、老教師、老專家等10支直屬專業志愿服務隊,發揮行業、專業和特長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青少年志愿服務活動。在橫向上,活躍在全區76個街道社區的百余支社區“五老”隊伍,依托社會資源和各類載體,為和諧社區建設、關愛和幫扶社區青少年發光發熱。
各專業志愿服務隊和社區“五老” 隊伍,推選出一批曾擔任過領導、有一定組織能力和專業特長的老同志作為帶頭人。在原有服務隊的基礎上,按照“自愿參加、量力而行、無私奉獻”的原則,引導“五老”們按照志趣趨同、愛好一致、專業相近,進行了調整、擴充和組隊。根據新形勢下廣大青少年的多樣化需求,目前,全區已匯集了涉及老干部書畫服務、網絡宣傳、老教師志愿輔導、老公安法制教育、文學創作誦讀、老醫生保健服務、藝術團演出、義務幫戒網癮等大大小小的167支志愿者隊伍,聯盟的“五老”成員由建立時的1000余人增至近4000人,老同志有了自己的組織和聯誼活動的載體。
區關工委和聯盟都非常注重隊伍建設和專業素質培訓,相繼組織了離退休黨支部書記培訓、隊伍帶頭人培訓及志愿服務經驗交流、實地考察參觀等活動,“五老”志愿隊伍的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實現了青少年志愿服務供需的有效對接。老同志們因相同的愛好和志趣聚在一起,參加聯盟和服務隊組織的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充分享受愉悅的同時,將對下一代的無限愛心和真摯幫扶,傾注到廣大青少年身上,真正實現了從老有所長、老有所樂,向老有所為的跨越。老黨員們辛苦工作一輩子,退下來后繼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也有了相應的場所和載體,聯盟和志愿服務隊的凝聚力、號召力也不斷增強。
三、有效對接精服務,搭建平臺、抓項目
為增強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區關工委聯合區教育局,圍繞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困難需求等,組織了問卷調查和信息研判,就廣大青少年最需要、最歡迎的志愿服務內容,進行了歸納和分類。根據這些需求和上級關工委的工作部署,“五老聯盟”志愿服務隊依托豐富的社會資源和22處志愿者活動實踐基地,按照工作運行項目化的要求,開展專業化、精準化的服務活動。
法制教育項目注重實效。由老公安、老法官等組成的法制教育隊,諸多成員分別兼任全區各中小學校的法制副校長和法律輔導員。近年來,老同志們積極參與了創建零犯罪學校、法制進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年”、“打造平安和諧校園”、“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百案釋法進校園等一系列專題活動,僅今年就在中小學校組織專題法制講座50多場次。建立了“五老”網吧義務監督隊,實現了全區注冊網吧監督的全覆蓋。濟南宏開教育培訓學校是法制教育隊開展活動的重點基地,針對網癮和問題青少年進行系列重點授課,先后幫助3000余名青少年擺脫網癮和心理障礙,恢復正常生活。該校先后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文明窗口”和“青年文明號”;校黨支部被市委社工委評為爭先創優“先進黨組織”;校關工委被省、市、區關工委評為“五好關工委”、“五好關工委先進單位”和“關心下一代貢獻單位”;校長、關工委主任韋沛同志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傳統教育項目入腦入心。槐蔭區學“兩史”報告團、講師團的330多名“五老”,主動承擔中小學校的專題教育項目,走進學校和社區,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向廣大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黨、愛國優良傳統教育。通過組織青少年參觀展覽、實地考察、尋訪典型等,引導他們熟知黨史國史,增進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樸實感情。聯盟還聯合社工組織――濟南大學的“積成社”,創立了“真人圖書館”長期活動項目。每位老同志是一本“活書”,廣大青少年是讀者。通過老人講故事,讓青少年更直觀更深刻地了解黨史國史。老公安王長海就是“真人圖書館”里的一本最忠實的“圖書”,他融合職業基礎與寫作特長,在社區牽頭建立了QQ聯絡信箱,撰寫和發表法制專題文章,及時化解潛在的青少年問題;親自牽頭編排了青少年防詐騙情景劇,在各社區巡演。王老先后被評為全市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濟南市身邊好人、“泉城學習之星”和“槐蔭區道德模范”等等。
解難助困項目多辦實事。為了解決孩子放學早和假期沒人管的難題,各社區的“五老”志愿服務隊,爭取和利用社區資源,開辦了“四點半” 學堂、暑期夏令營、候鳥驛站等載體,老同志認真負責、主動參與,既促進了孩子們的教育輔導,又解除了家長們的后顧之憂。借助“五老”力量,合力在西街工坊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免費提供平臺和系列化服務,成為解政府之憂、社會之難、家庭之苦和學子之急的公益項目。各專業志愿服務隊還立足行業和專業特長,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開展的“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主題教育活動,積極搭建學雷鋒活動平臺,全區千余名“五老”和萬名青少年加入到學雷鋒活動之中,做好事、解難題、辦實事蔚然成風。
心理咨詢項目助力成長。“五老”志愿者的校外青少年心理輔導隊,通過開展心理講座進社區、進學校等,對有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青少年進行心理咨詢、心理矯治,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促進身心健康。有的街道和社區針對轄區問題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建立了“紅、黃、藍”分級預警幫扶體系,分類施教。需要緊急干預的標記為“紅色”,由司法所、社工、心理咨詢師和片警等組成幫扶隊伍,實施預測、預防、警示及談話教育,進行心理矯治和跟蹤考察等“多幫一”的重點幫扶。有不良傾向的標記為“黃色”,定期入戶交流,配合親屬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幫助解決心理障礙,鼓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實現個人價值。暫遇困難尚無社會危害的標記為“藍色”,由“五老”志愿者直接結對幫扶,幫助技能培訓和職位定制,協調有關部門和愛心企業助其盡快就業。
五里溝街道發祥巷社區未成年人張某,網癮嚴重,輟學在家,經常與社會閑散人員聚集滋事,導致家庭內部、鄰里關系都非常緊張。老黨員李成國分工重點幫扶,入戶進家耐心細致溝通,帶其參觀勞教所,體驗戒除網癮學校的生活。多次的耐心勸說和真心交流最終換來“浪子回頭”。之后,李成國一幫到底,幫其調研分析,協調聯系市場鼓勵創業,協助張某開辦了“賣涼皮”小店。如今,張某每提及過往都激動不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并作為社區志愿者以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在社區教育幫扶中發揮著特殊作用。
槐蔭區銀色之春志愿者聯盟的建立,有效地整合了全區“五老”資源,發揮了“五老”隊伍發展的“蓄水池”作用和老有所為的“放大器”作用。“社團+支部”的基層黨建模式,極大強化了聯盟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各社團由原來以自娛自樂為主,轉變為由聯盟統一組織協調、為下一代成長成才奉獻服務與自娛自樂有機結合;行業服務隊伍和實踐基地的建立,創立了“五老” 服務青少年的新品牌,累計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文化科普、文藝演出、助學幫教等六大類青少年志愿服務活動230余次,惠及2萬余人。
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使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做好新形勢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我們將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服務觀念和進取建設,注重實效,扎實工作,推動全區關心下一代事業不斷創新發展。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