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錫市關工委對如何加強校外輔導站建設提出了“加強內涵建設,提升辦站水平,提高活動質量,增強育人效果”的要求,要進一步建好用好校外教育輔導站,推進輔導站實現常態化發展。市關工委先后出臺了組織中小學在職教師、大學生村官參與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加強電子閱覽室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校站結合”長效機制、推進校外教育輔導站常態化發展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每年在教育、財政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使用和管理好每年從教育附加費中劃撥的輔導站專項經費,支持各地輔導站軟硬件建設和輔導員骨干培訓、先進獎勵等。每年市里都從教育附加費中劃給市關工委一筆專項經費,專門用于加強校外輔導站建設,今年給了150萬元。現在全市已建各類輔導站(點)3823個,其中有81.5%的輔導站建立校站聯系制度,有82.9%的社區(村)中心輔導站建立電子閱覽室;參加輔導站工作的“五老”有16894名,在職教師有10991名,大學生村官有964名,其他志愿者有7297名,校外輔導站工作進入了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新階段。
無錫市關工委同志在與我們座談時,也談到了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當前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部分校外教育輔導站辦站質量不高、吸引力不強;二是少數村(社區)輔導站的“空架子”問題還未解決,一些輔導站活動開展不經常;三是部分電子閱覽室存在缺乏有效管理、利用率不高、活動內容單一等問題。此外,一些地方在落實在職教師參與輔導站工作激勵措施方面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在職教師參與輔導站工作的積極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無錫市關工委提出要從三個方面去努力:一是進一步總結推廣江陰、宜興、錫山、惠山、濱湖等地建設校外輔導站先進典型的同時,還要大力推進鎮(街道)輔導總站建設,扶持發展“五老”家庭輔導站和特色輔導站,通過校站結合、校社共建等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解決好開辦輔導站的場地、師資、經費等問題,解決好“空架子”問題。二是進一步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動員更多的在職教師和大學生村官參加輔導站工作,落實好相關考核獎勵措施。三是重點扶持青少年相對集中的社區電子閱覽室,建立扶持一批電子閱覽室示范點,充分發揮電子閱覽室作用,提升吸引力和參與率。對常年開展特色活動的電子閱覽室示范點每個扶持1萬元,對參與2016年度陽光少年網“童心向黨”電子小報、書法、征文等活動,全市前十名的電子閱覽室各獎勵1萬元。
無錫市關工委和宜興市關工委都向我們介紹了家庭輔導站的情況。他們告訴我們,家庭輔導站是在90年代由一批城鄉退休的老教師在自己家辦起來的,把他們家附近的學生動員到自己家來,義務幫助他們進行學業輔導和假期的監管服務,開展思想教育、文化娛樂、社會實踐活動。這種家庭輔導站由最初的幾個發展到現在558個,參與的老教師有600多人,在教學生保持在2700多名。二十多年來,先后受教學生達到6萬多人次,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好評。成為老教師就近就地參與關心教育下一代的良好平臺,他們不顧年高、傾情幫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敬業奉獻。不僅不求分文回報,有的還資助有困難的學生,涌現許多典型,成為關工工作中一個大亮點。宜興市關工委給我們介紹了幾個典型,非常感人。比如,河橋鎮老教師費炳華夫婦聯手辦起了專門接納漁船民子弟的家庭輔導站。免費為十多個漁船民子女包吃包住,夫婦倆分工負責教學和生活,一茬接一茬的持續了20年之久。夫妻倆既免費為孩子們提供學業輔導,又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夫妻倆還種好屋后河邊的自留地,用來補貼孩子們的生活費用。最多時有17個孩子在他家吃住,十八年來受教的孩子近400人次。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湛曾專程前往看望和慰問。前年費炳華榮登“中國好人”榜行列,成為全國20名“助人為樂”好人之一。老教師芮鳳梅家庭輔導站每天放學后和周末都會迎來十多個外來工及困難職工子女,一干就是十八年,被評為“陶都好人”。他從高塍紅塔中學退休后先是和丈夫一起利用自家老屋為附近的孩子提供義務輔導,接著又經歷了丈夫去世,自己患病、老房拆遷、有償家教人員諷刺刁難等困難和壓力。十幾年中他家因城郊拆遷,住址三次易地,家搬到哪兒輔導站就挪到那兒。硬是憑著自己幾十年積累的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孩子們的摯愛,堅持義務家教不走偏,爭得了各級領導和社會正義力量的支持撐腰,使她的家庭輔導站越辦越好,長盛不衰。曾在江蘇省校外教育輔導站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全省唯一的家庭輔導站的先進典型在會上交流發言,得到領導和參會者的廣泛贊許。![]()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