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化組織體系健全,盡責為青年農民創業成才服務到位
常熟市農業委員會于2011年9月成立常熟市農業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根據工作發展需要和人事變化情況,按照市關工委規范化建設意見,常熟農委系統關工委及時調整和加強關工委的領導成員配備,調整后的市農委關工委由市農委主任高寶興擔任主任,農委副主任王建軍、程雪忠擔任副主任,相關職能科室和各鎮農服中心主任(關工小組組長)為成員單位,實行農委關工委工作組織體系一體化,確保農委關工委活動常態化,服務青年農民精準化,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組織建設的規范化有效提升了農委關工委的服務效能。
為了深入推進農委關工委工作的展開,我們貫徹落實省和蘇州市關工委、市農委關工委的要求,充分發揮農業系統關工委作用,在培植農村青年獻身農業理想信念、提高生產技能、經營管理水平和創業能力上下功夫,做文章,強服務。在引導培養青年農民就業、創業、創新團隊、農業技術推廣新兵和新生代職業農民隊伍上發揮作用,常熟市農委關工委建立了一支具有中高級職稱和具有多年農業農村工作經驗的老同志,組成科技服務團,實行動態服務和管理,在全市青年農民中廣泛開展“扶志、扶技、扶創業”、“創建青年農民創業示范基地”和“青年農民創業之星”的“三扶兩創”活動,引導青年農民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舞臺上,勇于創業,創辦實業,致富發展,成就事業,實現青年人應有的人生價值。為常熟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為農民持續增效增收夯實了基礎,為常熟青年農民創業發展優化了發展成長的生態氛圍,有效促進了常熟“三扶兩創一促進”活動向縱深發展提高。
二、強化典型示范引領,激發青年農民創業成才內在動力
因為種田太辛苦,又賺不了多少錢,常熟農村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愿種地,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廠務工就業創業。傳統農業創業成功者誰來接班農業創業和將來農村“誰來種地”,已成為常熟新農村建設中繞不過的一個嚴峻問題。
我委和市農委關工委深入調研,圍繞切實抓住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如何切實解決現代農業發展后繼無人問題研究對策,我們堅持示范引領,切實解決農二代創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注重在培養農二代繼續創業發展上提供引導、服務。引導農業成功創業的農業實體企業的老一輩,積極動員自己的小一輩參與農業企業創新發展、創業提高、創優提升,積極引導實施以老帶青,實現現代農業新發展。江蘇“田娘”集團老總高健浩從事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幾十年,為了將自己幾十年的心血積聚的農業業績不斷發展壯大提高,動員兒子高喜剛從波司登東北銷售總代理崗位上回到“田娘”公司當總經理。年輕一代上崗后,以新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為指導,實現了“田娘”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飛躍,青年農民企業家高喜剛認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為青年創業發展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臺。金唐市蟹業公司董事長張建龍經營水產蟹業幾十年,養殖面積2000多畝,年銷水產品6000多萬元,為了將農業、家業、實業、事業、產業不斷發展、提高、壯大,他動員在農委工作的大學生女兒回公司當總經理,金唐市蟹業公司總經理張斌以現代生產經營手段為公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內、外銷水產品質量有了新提高,銷售總量實現了新突破,生產經營效益有了新攀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青年農民成為農二代繼業、創業、壯大實業的骨干支持,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常熟已有相當一批年輕人成為新一代的農二代,有知識、有文化、有潛能,活躍在農業產業崗位。全市目前已有農二代創業人才發展成功者有60多人,成功解決了農業產業發展人才的斷層問題,促進了現代農業的新發展。
三、強化創業載體建設,致力為青年農民創業成才拓展空間
為引導更多的青年農民創業成才,常熟市關工委和農委關工委致力于為青年農民提供農業創業發展的空間和載體。依托江蘇省常熟現代漁業產業園區和江蘇省常熟(董浜)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圍繞服務青年農民創新創業,開展“園區里的年輕人”———青春建功新農村“五個一”工程。通過建立一批工作基地、建立一支服務隊伍、選樹一批創業典型、組織一批實踐活動、開展一批能力培訓等形式,鼓勵年輕人運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到農村創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以園區為載體,遴選一批動手能力強,敢于創新、接收新事物強的青年農民作為科技示范基地,作為科技服務團的重點服務對象,提高水產養殖、農業種植水平、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水準和創業能力水平。
虞山鎮中涇村十年前是個貧困村,年可用財力不足百萬,中涇村在大學生書記范益民帶領下,積極利用有效資源,組建農業合作社為年輕大學生搭建農業創業平臺,積極引進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和科技人才、經營人才50多名,這50多位大學生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現代企業管理措施,有效促進青年創業致富成才,助推了青年農民創業致富,造福百姓。經過四年努力,該村年可用財力達2000多萬,成為常熟青年農民創業致富的一個亮點。省委副書記、蘇州市委石泰峰書記蹲點該村調研,充分肯定了發展現代農業、農村的希望在青年一代,青年在農村創業發展同樣大有作為。
董浜鎮大學生青年農民余茂喜,棄商從農,承包經營60多畝蔬菜基地。市農委關工委科技服務團的老專家針對他缺乏農業生產技術知識這一情況,實行“一對一”幫扶,從品種的選擇到大棚種植技術的傳授,再到銷售渠道的拓展,進行悉心指導。余茂喜利用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進行無公害蔬菜的種植,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常熟市十大青年創業先鋒”。一大批青年農民創業者的成功,帶動了更多青年人加入農業生產的大軍中來。目前,常熟有8000多名青年從事農業科技研發、生產基地創業,農產品加工和營銷。農業產業發展需要青年農民加入,為常熟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活力和血液。常熟市關工委和農委關工委致力于為青年農民創業發展提供載體服務和技能服務。目前由青年農民創辦的現代農業發展基地70多個,以常熟水稻育種專家端木銀熙帶領青年農民創業研發基地建設獲得巨大成果,提供農民優質良種,推廣面積5000萬畝,增加糧食15億公斤,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以青年農民為骨干的農業科研創新實踐基地目前有12個,南農大常熟果蔬研究實踐基地,南京濕地研究院常熟分院實踐基地、“田娘”科創基地等青年農民創業基地實施以老帶青的創業模式發展,有效使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四、強化創業本領提升,努力為青年農民創業成才注入活力
青年農民創業成才成功,取決于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熱心、專心、靜心和科技水平、管理水準的提升,特別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青年農民創業發展更需要科技的進步和現代經營水平的提高,我們常熟市關工委聯合農委關工委依托“五老”專家團和專業院校為青年農民創業者搭建學習、培訓、提高的服務平臺,為青年農民創業發展、創業本領提高,提供服務支持。
精心做好農業創業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養:一是注重高層次青年緊缺人才的引進。常熟市農委系統把人才引進培養作為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精心組織實施好農業部“特崗計劃”試點工作,通過特崗計劃,兩年共公開招聘農技特崗人員10名,其中研究生2名,分別充實到鄉鎮農技推廣一線,優化了基層農技隊伍結構,壯大了農技推廣隊伍。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在全國范圍內公開選拔了“985、211”大學高層次畢業生2名,充實到委屬事業單位中,進一步優化隊伍結構,增強隊伍活力。二是注重青年農業創業人才和農業科技后備人才培養。2014年,常熟市關工委和農委關工委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同相關部門精心組織,落實定向培養基層農業人才的相關措施,從全市126名考生中層層篩選,好中選優,最終確定30名同學成為常熟首批基層農業農村人才定向培養生,為現代農業發展儲備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在揚州大學舉辦了常熟市定向培養基層農業農村人才開班儀式。同時還公開招聘基層農業農村人才3名,選派至虞山鎮勤豐村、中涇村,董浜鎮北港村等單位。三是注重青年農業管理人才能力提升培訓。為進一步提高常熟市青年農業管理干部的綜合水平,掌握經濟發達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與創新戰略,2014年10月,委托上海交通大學舉辦了為期五天的常熟市青年農業管理干部培訓班。全市各鎮(區)農業分管領導、農服中心主任、農委系統機關中層以上干部、直屬事業站(所)長、青年農民骨干49人參加學習培訓,有效提高了青年農民管理干部的理論水平與管理水平。四是注重農委系統青年人才綜合能力提升培訓。2014年,農委系統關工委與揚州大學合作,組織134名農委系統技術骨干,參加在揚州大學舉辦的基層農技人員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通過培訓,讓青年農民認清了國內外現代農業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了解智慧農業與農業物聯網建設,拓展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模式創新戰略與思路,增強了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科技服務團中的老科技工作者王金華與常熟市里睦村的大學生村官周俊開展技術幫扶活動,結合本地農業生產情況,手把手的傳授農業知識。“80后”的周俊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放棄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院優越的科研條件,一頭跳進“農”門。他認為“年輕人總有一天是要挑起農活的”,就這樣他立足土地、擔當了職業農民。在老專家的幫助下,周俊帶領村民對全村的土地重新進行品種布局、病害防治,建立了一套科學化的農產品質量跟蹤系統,同時他還積極為農產品在市場上找出路。目前里睦村的蔬菜不但質好價優,而且大部分實現了農超對接,并引入互聯網信息平臺為農業服務,使農業的收益大幅提升,吸引了很多早前進廠打工的年輕人又回到了地里,開始跟著周俊種蔬菜。里睦村村民潘小弟開心地說:“以前單打獨斗,一畝蔬菜收益頂多4000塊,現在跟著小周種菜,收入差不多可以翻一番。”
常熟市關工委與市農委系統關工委十分注重對三農服務隊伍水平的提高和“五老”科技服務團水平的提升,有效的為青年農民創業服務指導,同時將青年創業成才骨干有重點進行培訓,對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具有中等以上專業教育基礎以及農村創業有特色的創業骨干,幫助他們提高現代農業發展的綜合技能和經營水平,積極將青年農民創業成功者培養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三扶兩創一促進”活動要取得實效,工作的落腳點是要加快培育、形成一支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實現資源向新型職業農民集中、政策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讓農業成為有經濟效益、有吸引力、又體面的職業。以農業創業成才得到的實惠和人生價值體現來激發青年農民的創業激情。
常熟市關工委和農委系統關工委,順應新形勢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的要求,著力將農村、農業發展的活力寄托在年輕一代的新型職業農民身上,讓新一代職業農民有新的拓展和發展,將農村“五老”特別是老農業科技工作者在關愛青年創業者成功成才方面發揮的作用最大化,造福于農業,造福于社會。我們將不懈努力,盡心盡力把關工委作用發揮得更好,為培育和帶動青年農民成為創業主體,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現代農業發展充滿生機活力,青年一代健康成長成才作出應有貢獻。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