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工委推進“校站結合”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建立健全“校站結合”工作機制為抓手,以加強輔導站(點)內涵建設為重點,以全面提升校外教育水平為目標,扎實推動“校站結合”各項工作部署的落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加強組織領導,構建有效機制,切實保障“校站結合”扎實推進
我區積極嘗試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努力推動和保障“校站結合”深入開展。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校站結合”文件精神,建立健全組織工作機構。區關工委積極協調區委組織部、區教育局,研究落實省、市關工委分別和省、市委組織部,省、市教育廳(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大學生村官參加輔導站工作和“校站結合”的兩個文件精神。2014年2月,區關工委聯合區委組織部印發了《關于組織大學生村官參加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的意見》,聯合區教育局下發《關于推進“校站結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實施意見》,成立了全區“校站結合”工作領導小組,區關工委主任王勝德任顧問、區關工委副主任張慶愛任組長、區教育局副局長岳進明任副組長,全區各中小學校長、各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區“校站結合”推進工作。建立“校站結合”銜接機制。建立了各中小學負責人、擔任村(社區)兩委副職的大學生村官,兼任校外教育輔導站副站長制度、校站聯席會議制度和在職教師校外輔導員擔任“校站結合”聯絡員制度。各中小學校長、各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以全區“校站結合”領導小組成員的身份,貫徹落實上級“校站結合”工作部署,召開校站聯席會議,組織“校站結合”工作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協調解決“校站結合”中遇到的難題。建立校外輔導員考評獎勵機制。區關工委與教育局聯合設立了校外輔導員專項表彰獎勵項目,根據校外輔導員在校外教育輔導站上課時間、教案數量、創新創優成果等情況給予獎勵,并在教師職稱評定、評先評優時優先考慮。區關工委、區教育局每年對此項工作進行專項檢查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對學校年度綜合考評的一項重要內容。區委組織部還將大學生村官履行校外教育輔導員職責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二、深化聯辦共建,加強校站互動,積極推動 “校站結合”深度融合
為了使“校站結合”更具可行性,區關工委與教育局深入全區鎮村調研,根據實際,研究了“校站結合”的原則、目標和校外輔導站(點)人員配置等問題,為推動“校站結合”工作打下了基礎。合理布局“校站結合”站點。根據全區各鎮經濟社會發展、區位環境、教育資源布局的差異和中小學校及校外教育輔導站的具體情況,堅持聯辦共建原則,對“校站結合”的學校、校外教育輔導站進行篩選配對,合理確定“校站結合”站點設置。全區15個鎮,每個鎮中小學都與該鎮關工委選定的校外教育輔導站建立了共建合作關系。人口在5萬人以下的鎮,建立3個示范站、1個優秀站;人口在5萬人以上的鎮,建立5個示范站、2個優秀站。目前,全區聯辦共建校外教育輔導站487個,實施“校站結合”90個,其中示范站64個,優秀站26個。精心配置聯辦共建輔導力量。協調區教育主管部門、區委組織部按照示范站和優秀站的標準,每個站配置3名在職教師、2名大學生村官擔任校外輔導員。同時,各鎮關工委還廣泛聘請當地文化名人、才藝能人以及在校大學生等多類人才,利用節假日參與校外教育輔導站活動。目前,全區在校外教育輔導站擔任輔導員的在職教師270人、大學生村官180人、社會志愿者數百人。密切學校與校外輔導站互動交流。在職教師、大學生村官、社會志愿者和“五老”人員,共同參與校外教育活動已成為“校站結合”工作新常態。在職教師校外輔導員作為“校站結合”聯絡員,擔負及時通報學校教育教學情況,積極參與假期輔導站活動的籌劃、設計、組織、實施等工作。各級關工委通過經常走訪學校了解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和學生在校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輔導。據統計,全區每月堅持入站參與校外輔導活動4次的在職教師有66人,堅持每月參與校外輔導活動2次的在職教師有60人,開展的各類輔導活動達數千場次。全區各級關工委到中小學舉辦“我的夢·中國夢”主題教育、“國家憲法日”報告會、法制教育講座、抗戰故事進校園等活動140余場,受教育的青少年10余萬人次。
三、加強站點建設,提升內涵質量,努力夯實“校站結合”工作基礎
按照“完善機制,提高水平,辦出特色,增強吸引力” 的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站點管理,積極推動校外輔導站提升內涵質量。加強輔導站硬件建設。去年,區關工委用省關工委獎勵的2萬元、扶持的1.8萬元,以及自籌2萬多元資金,為4個村、社區添置18臺電腦。各鎮也積極創造條件建立電子閱覽室,柘汪鎮西棘蕩村、中林子村自籌資金新建3個電子閱覽室;海頭鎮海后村投入20余萬元,建起了舞蹈訓練、乒乓球、棋牌等9間專用活動教室,添置16臺電腦建起了電子閱覽室。目前,全區校外教育輔導站電腦擁有量164臺,其中上級配發121臺,自籌資金購置43臺,建成電子閱覽室20個。提升輔導站服務功能。隨著校外輔導站軟硬件建設的不斷加強,其服務功能也顯著增強。親情視頻、課業同步學習輔導等許多新拓展服務項目深受青少年青睞,許多校外輔導站的輔導項目正由單一的傳統型服務向多元化發展,校外輔導站功能正從需求普惠型向個性拓展型延伸。石橋鎮東溫莊村校外教育輔導站的輔導項目已由傳統的課業輔導、書報閱讀拓展到電腦培訓、樂器習練等10余個種類。宋莊鎮沙口村校外教育輔導站開設了電子小課件制作、電腦繪畫等許多新項目。規范輔導站管理。全區各級關工委以創建“五有”校外教育輔導站為契機,從抓制度建設入手,建立了校外輔導站崗位責任制,制定了校外輔導站管理、輔導日活動、走訪、校站共建、重點幫教、好少年評比等規章制度,同時,認真做好輔導站年度工作計劃、暑寒假活動安排等,形成了規范的工作機制,有力地保證了校外輔導站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廣泛開展活動,強化育人效果,有力彰顯“校站結合”生機活力
近年來,全區各級關工委、校外教育輔導站,緊緊依托“校站結合”這個平臺,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活動,有力提升了校外教育效果。宋莊鎮各社區(村)輔導站與鎮區各中小學全面實現了“校站結合”,去年在青少年中重點開展了“踐行中國夢”、“八禮四儀”主題教育,組織青少年參加《陽光少年網》舉辦的“中國夢·幸福年”征文和“明八禮四儀,做陽光禮德少年”知識競賽活動。沙口村輔導站副站長、在職教師張琳報送的《我的家鄉—連云港》獲得征文三等獎;小學生張子豪“八禮四儀”繪畫作品獲得圖片二等獎,該村校外教育輔導站被評為全省“十佳輔導站點(學校)”榮譽稱號。今年,宋莊鎮“校站結合”重點突出“學法守法,崇德立德”和愛國主義主題教育,5月份在中小學校中開展了《學法守法用法,建設法治校園》巡回報告會活動,7月份舉辦了“銘記歷史,不忘國恥”——青少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演講比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海頭鎮“校站結合”重視強化青少年興趣培養和技能拓展。鎮校外教育中心站聘請了6名有專業特長的老師,開辦了舞蹈、美術、聲樂等輔導班,在對學生進行培訓的同時,還對各村的校外輔導站教師進行培訓。近年來,全鎮校外教育輔導站先后輔導學生2000余人,在市(區)組織的有關比賽中多次獲獎。金山鎮西張夏村“校站結合”強化“未成年人零犯罪村”創建,充分發揮在職教師、大學生村官、“五老”優勢,把村里的閑散青少年、留守兒童及有不良行為和父母監護不力的青少年全部建立動態管理檔案,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的結對幫教,跟蹤教育。從2010年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村”以來,全村無一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村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懷明因工作成績突出,被省綜治委評為全省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先進個人。
“校站結合”有效調動和整合了教育資源,開辟了校外教育新視野,拓展了校外教育輔導站的活動空間,提升了育人效果,有力激發了校外教育輔導站的生機和活力。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