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揚州市各級關工委會同文明辦、教育局等部門,認真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校站結合”和組織大學生村官參與輔導站工作的兩個文件和省、市輔導站工作經驗交流會的精神,積極推進“校站結合”,狠抓輔導員隊伍優化和活動水平提升。目前在全市1221個輔導站中,實行校站結合的已有1166個,比例占到95%,共選派了3000多名在職教師和1000多名大學生村官擔任輔導站的輔導員,并建成電子閱覽室600多個。目前,全市由“五老”、在職教師、大學生村官和其他志愿者組成的校外教育輔導員隊伍人數近1萬名,年均有60萬多人次的青少年來輔導站參加活動。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湛同志來揚專題調研校外輔導站工作時,充分肯定我市大力推進“校站結合”、發揮大學生村官作用和多渠道爭取支持電子閱覽室建設的做法,稱贊揚州的“校站結合”工作起步早,探索有深度,給全省作了很好的示范。
為總結推廣前一階段“校站結合”的成果,進一步推進“校站結合”,做好新形勢下的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5月23日,全市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推進會在江都區宜陵鎮北陵社區召開。各縣(市、區)關工委主任、教育局分管領導、教育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市校外教育輔導站工作聯系點負責人和江都區各鄉鎮關工委、教育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參加了會議。與會同志觀摩了觀摩了宜陵鎮北陵社區校外輔導站“校站結合”的活動現場,聽取了江都區關工委、教育局和宜陵鎮關于實施“校站結合”、加強輔導站建設經驗和做法的介紹。其中,江都區關工委每站兩名教師(1名為在職或內退人員,1名為優秀的退休教師),把教師參與校外輔導站的工作同每學年的學校整體教育工作掛鉤考核,從參與活動、輔導效果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期末總結時作為獎勵的重要依據。同時,對在校外輔導站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在職教師,在評定職稱、評比先進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等做法讓與會同志深受啟發。
市教育局紀委書記蔣仲林代表市教育局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就如何深入推進“校站結合”,加強社區教育輔導站建設工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大力推廣江都區教育局把在職教師參與輔導站工作與學校整體教育工作掛鉤考核和學校把教師參與活動、輔導效果等多方面的評價作為對教師評優、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并把老師在校外輔導站活動的課時納入教師績效考核中這一系列的經驗;二是學校要和社區聯手共同開發“校本課程”、“站本課程”,做到一站一品牌、一站一特色、一站多特色;三是希望各地教育部門能夠從有限的經費中擠出一點來支持社區教育輔導站的建設。
市關工委主任張厚寶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把“校站結合”工作不斷引向深入,使輔導站真正成為社會認可、孩子歡迎、群眾滿意的校外教育陣地要著力做到五個“突出”:一要突出“校站結合”,提升輔導員素質和辦站水平。工作中真正做到“六個落實”,即校站掛鉤落實、兼任輔導站副站長的學校負責人落實、選聘在職教師擔任輔導員落實、在職教師輔導科目落實、輔導活動內容落實和學生活動安全措施落實;二要突出中心輔導站建設,提升多種形式辦站的水平。要重視發揮中心輔導站的作用,探索完善多種形式辦站;三要突出電子閱覽室建設,提升輔導站硬件設施水平。要重視電子閱覽室的作用,多渠道增加電子閱覽室的數量,用好、管好電子閱覽室;四要突出雪中送炭,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要重點關注弱勢群體為輔導對象,探索多種輔導的內容;五要突出工作質量,提升務實有效的水平。在目標上要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上要堅持做實做細做到位的務實精神。最后,張厚寶主任希望各地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新形勢下加強校外輔導站建設,提高辦站水平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提高輔導活動水平,增強吸引力,為培養造就新一代揚州人,譜寫“中國夢”揚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