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德,男,1931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溫嶺,溫嶺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溫嶺市少先隊終身總輔導員。曾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中國好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者、全國一級星星火炬獎章、全國少先隊優秀輔導員、全國少先隊工作突出貢獻獎、浙江省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省“最美老干部”等榮譽。
在全國少先隊系統,俞明德這個名字幾乎不用加什么前綴,他漫長的工作經歷就是最好的名片。如今已是九旬高齡的俞明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批少先隊輔導員,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位從事少先隊工作長達70余年,并且現在仍活躍在少先隊輔導工作一線的“王牌”輔導員。先后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其事跡多次見諸光明日報、新華每日電訊、浙江日報、錢江晚報、浙江老年報、央視三套、浙江新聞聯播、新華社客戶端等媒體。
2021年1月29日,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批示:俞老精神可嘉,為關心教育下一代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值得學習提倡。
一句囑托,他用一生光陰去實現
1949年5月,18歲的俞明德當上人民教師,同年12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被任命為少年兒童委員。1950年1月,在俞明德的帶領下,正式成立了溫嶺第一個中國少年兒童隊組織——溫嶺縣紫皋鄉少年兒童隊大隊部,他也成為溫嶺首位“少年兒童隊輔導員”。
在那個年代,擔任少年兒童隊輔導員不僅困難重重,甚至還有生命危險。解放初期,沿海地區時有特務土匪綁架殺害教師,還四處造謠說組織少年兒童隊是為解放舟山群島“擋子彈”用的。所以剛開始家長也不理解,以為俞明德是騙小朋友去做炮灰,俞明德挨家挨戶去動員,去說服家長,讓孩子加入到兒童隊里來。
由于條件艱苦,孩子們的第一條紅領巾,是用一塊舊紅布撕成小布條做成的,但就是這樣一塊紅布條,不僅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紅色”的種子,也在俞明德身上系了一輩子,成了他矢志不渝的初心。白天,俞明德給孩子們上課,晚上組織少年兒童站崗放哨,唱《解放區的天》等革命歌曲……在俞明德的帶領下,紫皋鄉少年兒童隊員數從20多人逐漸發展到160多人。
1955年9月,因為工作表現出色,24歲的俞明德作為浙江省唯一的少先隊輔導員代表,出席了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并在大會上作典型發言,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周總理在宴會上看到俞明德帶著紅領巾,親切地對他說:“你是輔導員的代表,回去后要努力工作,培養教育好下一代?!?/p>
這條紅領巾在俞明德的抽屜里珍藏了半個多世紀,這句話也在俞明德心里記了一輩子。90歲高齡,72年紅領巾事業,這樣“擇一事,終一生”初心不改的信念,在中國共青團的歷史上絕無僅有。
2019年12月,以俞明德為人物原型的原創舞臺劇《永不褪色的紅領巾》在溫嶺演出,它淋漓詮釋了俞老“擇一事,終一生”的追夢精神。
因為熱愛,他可以忘記年齡永遠年輕
1991年10月,俞明德從溫嶺市實驗小學書記、校長崗位退休后,仍在繼續少先隊事業。2001年,溫嶺市委、市政府聘請俞明德為溫嶺市少先隊終身輔導員。如今90歲的俞明德,是溫嶺最“潮”的爺爺。他始終緊跟時代潮流,堅持讓關心下一代事業與時俱進。
他把《中國少年報》獎勵他的摩托車,換成了攝像機,又自掏腰包買了一部照相機。從此校園里的活動現場總會出現一位“白發”記者。為了更好地記錄和宣傳活動,70多歲的俞明德突然提出想學電腦,便用“少先隊特出貢獻獎”的獎金買了一臺。這件事說來簡單,可對于一位高齡老人來說實在困難,需要花費比一般人多幾倍的時間。剛開始,他連簡單的開關機操作也搞不清楚,后來,拼音打字分不清平翹舌音也經常讓他亂成一鍋粥。但他有股韌勁,為了學會電腦,俞明德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電腦班,一年里前前后后請教了20多位老師,不但學會打字、發郵件,還學會了視頻剪輯。他的桌上放著兩本厚厚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寫滿各種電腦操作的步驟,這些是他對付電腦操作的笨辦法。
由于眼睛老花,他得把字體放到最大,就算如此也要貼著電腦屏幕才能勉強看清,一篇300字的通訊稿,一個拼音一個拼音敲需要一個多小時,一段5分鐘的視頻,需要先借助筆記本記錄秒數位置再花上一整晚剪輯。他的文稿、視頻常常要到深夜才能編輯完成,然后發往各家報刊雜志投稿郵箱,最多的一年,他在全國、省、市報刊發了346篇稿子,平均每天一篇。有時為了爭時間,連午睡也放棄了,他說:“人家是‘笨鳥先飛’,我‘老鳥’更要先飛。”現在,俞明德家的櫥窗里,還整整齊齊地擺著一排使用過的照相機,這不僅是相機的發展史,更是一名老黨員不斷進取的學習史。
近年來短視頻火爆,他也決定與時俱進,2021年春節前,俞老的抖音號“90后老俞”開通了,他又有了新事情要忙了。
每個孩子,都是他心頭熾熱的愛
俞明德關心每一位“紅領巾”,就像關心自己的孩子。
2005年5月,在臺州市第三次少代會代表歡送儀式上,俞明德發現了一名面黃肌瘦、個子矮小的小代表。她叫代楠,是當時溫嶺城東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代楠是四川人,跟著賣氣球和擦皮鞋的父母為生,生活非常拮據。見代楠衣服破舊,俞明德當即跑到購物中心買來了一套新衣服,并和代楠結對,為她家排憂解難。拿出7500元的積蓄借給代楠父母做生意,逢年過節給代楠家送去粽子、糕點等食品。在俞明德的關心輔導下,代楠中考成績優異,但是因戶口問題無法在溫嶺就讀高中,俞老就幫她四處聯系,最后她被之江中學錄取,校方為她免去多項費用。代楠的母親生病,俞明德熱心幫助,還屢次送去營養品。如今代楠已經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一家人把俞老當成了自家的親人。
為了改善教學環境,俞明德曾到縣教育局硬“要”了一個籃球架,讓孩子們有了像樣的體育課;下雨天,他花了半個多月工資買雨衣,讓孩子們穿上回家;遇到家境貧寒的孩子,他自掏腰包為孩子們買學習用具,還幫助其家人找工作……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他幫助過的孩子也數不勝數。
2014年夏天,俞明德帶領學生到天安門廣場參觀,一位執勤的解放軍戰土微笑著向他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靦腆地問:“俞老師,您還認識我嗎?”俞明德詫異地搖搖頭。解放軍戰土說:“俞老師,我是您的學生,當年是您親手為我戴上紅領巾的,如今我成了國旗班的一員?!笨粗矍斑@位高大帥氣的解放軍戰土,俞明德無比欣喜。
如今在溫嶺的街頭巷尾,走幾步就能遇到一個學生,一句“俞老師”浸滿的是難以言表的真情。他們中有和俞明德一樣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正在各行各業扛大梁的主力軍,還有不少仍是在校的學生。他們都是聽著俞明德講的故事,參與俞明德組織的活動,學習俞明德傳播的少先隊精神成長起來的。72個春夏秋冬里,俞明德早已成為幾代人心中的一座豐碑。
示范引領,為祖國培育更加出彩的明天
80年代,俞明德首創溫嶺少先隊特色品牌“海洋生物博物館”,為少先隊特色陣地建設開創了先河;90年代,他突破中學少先隊薄弱環節,在溫嶺新河中學召開全省“少年團?!爆F場會;2008年,全國首個縣級紅領巾博物館在溫嶺市少年宮開館;2015年,俞明德即使早已退休了,他仍然奔波在關心下一代的最前線,成立了“俞明德工作室”。
建立工作室以來,俞明德從過去的“單槍匹馬”變成了工作室“協同作戰”,先后吸收了三批“五老”人員,從首批5位擴大到現在的18位。在俞明德的帶領下,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凝聚力明顯提升,開展的各類活動受到全市各中小學校的歡迎和好評。2020年12月11日,溫嶺市首個社區少先隊組織——溫嶺市太平街道錦園社區少先隊成立,俞明德工作室受聘為顧問單位。
他傳承引領了一批少先隊輔導員。創新“專業輔導員+志愿輔導員”的工作模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少先隊輔導工作者,讓星星火炬的光芒代代傳承。6人獲得省少先隊優秀輔導員稱號、8人市級優秀輔導員稱號,完成省少先隊課題3項、市級少先隊課題3項,9篇少先隊論文、案例在市級以上獲獎,4人獲得臺州市輔導員技能爭章活動金獎。
他教育培養了一批青少年。他曾說,“我一直謹記黨的教導,注重言傳身教,指導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圩印?。2021年的3月1日,又一個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一天三場活動,滿滿當當地排在俞明德的行事歷上:上午,到橫峰小學講“三牛精神”;市實驗小學“開學第一課”,要帶領工作室“五老”每個人講一個黨的故事;下午溫嶠二小開學典禮講話。
“這輩子,我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少先隊工作。七十多年了,無數次有人勸我,該歇歇了,但是和孩子們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我最喜歡孩子們喊我一聲‘俞爺爺’,這比拿什么獎都開心?!边@就是俞明德——一名“五老”最質樸的心聲。
初心即是歸心,由青絲到白發,由弱冠至耄耋,他依然為關心下一代事業快樂著,他的滿頭銀絲和鮮艷的紅領巾相映成輝。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