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薪火相傳“五老”宣講團成立于2017年3月,由50余名政治覺悟高、思想作風硬的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組成。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分級分類分眾開展宣講活動1577場次,受眾超過112萬人次,使黨的創新理論、傳承紅色基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在基層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宣講團事跡先后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民族報》《中國火炬》《寧夏日報》等數十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
思政教育進校園,不忘初心傳薪火。宣講團以培養時代新人為目標,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先后深入175所中小學校,為7萬余名中小學生帶去一堂堂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發揮政治優勢,把課講準。宣講團把紅色故事作為生動教材,結合社會現象深入解讀,撥開青少年思想上的迷霧,讓大家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培育“紅色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軍西征黨史專家楊文元編寫紅色教育讀本,以翔實的史料及扎實的考據向學生講述發生在家鄉的紅色歷史,增強了青少年的愛國意識。發揮感情優勢,把課講真。宣講團成員以自身的愛國情懷、吃苦精神、人生感悟作為生動的思想教育題材,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在全縣中小學生心里播撒真善美的種子。老戰士馬希偉為了使自己的宣講生動、鮮活,先后收集閱讀了紅軍西征的各種資料30余冊,學唱了近30首紅歌,引導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發揮經歷優勢,把課講深。宣講團成員自覺發揚“春蠶精神”“蠟燭風格”,運用政治智慧、工作經驗、人生閱歷等寶貴資源,或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或現身說法講述改革開放前后的時代巨變,讓愛國主義教育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增強了青少年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化為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真正做到了入腦入心。自編自演的寧夏數花《人民領袖習近平》,讓愛國主義教育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增強了青少年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化為了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真正做到了入腦入心。情景劇《馬和?!?,生動還原了馬和福烈士不怕犧牲的悲壯場景,烈士不畏強敵、勇于獻身的精神品質,讓現場觀眾無不動容。春季“開學第一課”活動,自編自演的快板《學習雷鋒好榜樣》,為青少年樹榜樣、增信心。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銀發志學頌黨恩 攜手共圓中國夢”主題知識競賽活動,覆蓋12個鄉鎮(開發區)的119所學校,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在同心大地遍地開花。
傾心盡力獻愛心,善心善行抒大愛。宣講團把關愛弱勢群體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主動到山區學校走訪座談,全面了解掌握中小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對殘疾等特殊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關愛幫扶。主動爭取項目支持。宣講團積極爭取自治區關工委、北京西部陽光基金會等支持,為山區學生捐助羽絨服3000件、運動鞋3000雙、T恤衫1500件、校服4000套、書包文具10000套、安全帽30000頂,讓山區學生感受到黨的溫暖。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宣講團為全縣中小學生定做有“薪火相傳”標識的紅色遮陽帽2.2萬頂、書包6500個、印有“五個認同”和“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的筆袋2.5萬個;為全縣近7萬名中小學生發放《“愛我中華 從我做起”黨史國史教育讀本》《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筆記本》近30萬本。他們關心關愛貧困學生、留守兒童的行為,帶動了一大批愛心人士,捐款捐物近100萬元,有力保障了困難群眾生活。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每逢節假日,宣講員們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深入到鄉村小學,與留守兒童共度佳節,溫暖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拔謇稀贝髦⒆觽儷I的紅領巾,孩子們吃著“五老”贈送的月餅、糖果,穿著“五老”贈送的衣服,與“五老”一起快樂得唱起紅歌,手拉手跳著歡快的舞蹈,孩子們和“五老”都流下了幸福的熱淚。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