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這個不平凡的一年里,從主流媒體《陜西日報》相繼傳來延安市熱心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兩位“五老”呼榮碧、張文貴先后被陜西省精神文明辦評為“陜西好人”,榮登“陜西好人”榜的喜訊。延安市關工委向二老表示熱烈的祝賀!他們是全市廣大“五老”學習的楷模。
呼榮碧、張文貴是延安市關工委“五老”隊伍中的杰出代表,是大家認可、社會公認的關愛教育青少年的模范和榜樣,是深受青少年青睞和愛戴的長者和老師。
呼榮碧是延川縣關心下一代工作輔導員,從1992年延川縣關工委成立起就一直參與關愛青少年的宣講工作。他是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延安市“最美五老”、“全縣愛心模范”。他1958年參軍,榮立一、二、三等功,受到部隊嘉獎11次。1978年因殘轉業回到家鄉延川縣參加地方工作。2002年退休后,他又以“老驥伏櫪作貢獻,余熱生輝映黨旗”為理念,全身心投入關心下一代這一崇高事業,主動聯系12名老干部,組成紅色故事宣講團,親自編寫革命傳統教育宣講材料1000余份,深入機關、學校、鎮街、農村、社區,為青少年作延安精神、紅色故事報告110多場次,受教育者達6萬余人。利用自己20多年收集整理的各種書籍、報刊、圖片資料及珍貴歷史文物200余件,自籌資金6.7萬元,在自己的家里辦起了延川縣第一個紅色教育基地。后在縣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在市、縣關工委的協調幫助下,將展館搬遷到延川縣第二中學院內,更名為“延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紅色教育基地”,他親自擔任講解員,熱情給青少年宣講黨的歷史、黨的故事和延川的紅色故事,先后接待國內外參觀團400余批次,受教育者6萬余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他本人先后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被中國關工委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
張文貴,從2017年起就熱心投身志丹縣的關心下一代事業,擔任志丹縣教科體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曾在鄉村從教24年,擔任教研員20年。他是聞名全國的教育專家、書法家,是“全國優秀教研員”、“建黨百年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傳人”、“當代中國教育杰出人物”、“一帶一路文化傳承領軍人物”、志丹縣“最美五老”、“2021年度延安模范”。他用愛心和責任傾心關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志丹縣教科體局系統的關心下一代工作呈現出工作實、發展快、亮點多、成效好的態勢。首先,他探索總結出“四抓四看”的工作法,夯基層、強基礎、抓基本,在全縣63所中小學、幼兒園全都建立了關工委組織,組建“五老”隊伍189人,建立各類教育基地23個,成立各種宣講團、報告團17個,每年深入全縣各中小學、社區、鄉村做各類宣講報告300多場次,使全縣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亮點紛呈。其次,他以“弘揚延安精神、劉志丹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永恒主題,在志丹縣保安革命紀念館專門設立了“張文貴工作室”,親自熱情為青少年和參觀者宣講紅色故事、保安故事、英雄人物事跡、志丹縣發展史,大力宣傳延安精神、劉志丹精神和光榮革命傳統;他還組織11名“五老”,深入到學校、社區,向青少年做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專題報告,他還將劉志丹的革命故事改編成詩歌、快板書、三句半等形式,將傳統習俗、紅色故事編寫成歌詞、譜上曲子制成光碟,對青少年進行形式多樣,吸引青少年,感染青少年的宣傳教育。他還把宣傳教育和實踐養成融為一體,先后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組織開展了青少年文學創作大賽9次,征集作品1000多篇,評出優秀作品351篇。他以構建家校融合共同體為己任,積極倡導開通網上家長學校,指導學校設立家長信箱,安排校長接待日,讓家校多渠道互動,并親力親為家庭教育,先后舉辦各類家庭教育講座400余場次,受教育人數達4萬多人,他親自撰寫《家庭教育手冊》《做新時代好父母》等5本家庭教育書籍,撰寫《家教藝術——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以人為本是教育發展中的本質和核心》等多篇論文,積極為家庭教育提供了工作指導和引導,被志丹人譽為青少年“愛黨愛國的引航人”、全面發展的“哺育人”、健康成長的“守護人”。
從他們感人的事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不論是呼榮碧還是張文貴,他們都是以全身心地投入和忘我的付出,深耕在關心下一代的園地里。他們用心血和汗水培育理想之花、播撒希望之種、收獲了可喜成果;他們用忠誠和奉獻詮釋了“五老”精神、踐行了“五老”精神、弘揚了“五老”精神,譜寫了燭光心曲、書寫了銀齡華章、唱響了關工之歌,為我們廣大“五老”樹立了為人的典范、前行的表率、學習的榜樣,為我們各級關工委順應新時代、謀求新突破、實現新發展,提供了好典型,展現了新前景。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大會的講話精神和2024年新年賀詞精神,向呼榮碧學習!向張文貴學習!學習他們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們胸懷祖國未來、傾心關愛后代、熱情為青少年服務的赤誠情懷;學習他們甘于吃苦、無私奉獻,把對青少年的關愛化作一片夕陽紅的仁愛之心;學習他們積極探索、求實創新,不斷拓展青少年教育的新渠道、新載體、新方法的進取精神,真抓實干,為推動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勇毅前行,不懈奮斗。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