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建德市區30公里的大同鎮,是一個山區鎮,也是杭州留守兒童最多的鄉鎮之一,現有250多位留守兒童。這些孩子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是他們并不孤單,因為這個地方有“大同書院”,創辦者就是汪國云。
創辦書院
汪國云自小就酷愛讀書,這份熱愛在后來的人生中始終有增無減。他40多年來堅持買書藏書、讀書寫作,家中的藏書早已“破萬卷”,曾被評為浙江省優秀閱讀推廣人、杭州市十大“藏書人家”、杭州市十大書迷、杭州市十佳學習型個人等。
飽讀詩書的汪國云,深知讀書對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閱讀可以增加人的知識,提升人的品格,如果讓沒地方去的留守兒童喜歡讀書,對他們的成長肯定很有幫助。很快,他就找到了大同鎮黨委政府和建德市文廣新局,提出捐書為留守兒童建個書院的想法。
他說:“我小時候讀書條件比較差,從小學到高中沒有讀過一本課外書,這給我留下了深深的遺憾,這也正是我后來喜歡買書藏書讀書的原因。現在把這些書搬到農村,讓孩子、村民一起享受讀書的快樂,我想它的作用會更大。”這個想法得到了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于是,2011年年初,汪國云將個人近萬冊藏書從建德城區的家里搬到了大同鄉下,辦起了浙江省第一家農村書院——建德市大同書院。
辛勤耕耘
“大同書院”自創辦以來,就成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家長們也很放心地把孩子留在這里。看著這些熱愛讀書的孩子,汪國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責任。于是,他開始在自己的書院里組織各種活動,如開辦“讀書輪壇會”,讓孩子們自己上臺演講,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膽量;組織“作文點評會”,通過對孩子作文的點評指導,提高其寫作水平。大同書院創辦8年來,開展“讀書輪談會暨作文點評會”活動189期、古詩詞朗誦會127期、《論語》講座77課,累計輔導留守兒童一萬多人次。《今日建德》曾開辟“汪伯伯薦作文”欄目,有136篇中小學生作文經過汪國云輔導、推薦得以在報刊雜志上發表。大同一小教師吳志平說:“現在,很多孩子都養成了放學就跑到書院看書的習慣。”
愛心傳承
汪國云創辦“大同書院”的行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當地的許多學生和家長經常來書院看書學習,甚至還有新安江城里以及其他鄉鎮的中小學生,也有組織地成批來書院參加各類讀書活動。大同鎮人民政府宣傳干事傅慶玲對“大同書院”贊不絕口:“汪老師把自己家里的好家風、好習慣,通過書院和給少年兒童上課的方式送到文化禮堂里,把小家風變成了大家風。”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媒體對汪國云到鄉下義務創辦書院的事跡都作了宣傳報道,吸引了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到留守兒童的關愛行動中,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尚。汪國云也獲得了浙江省“春泥計劃”志愿服務優秀個人、浙江省、杭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杭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先進工作者、建德市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作為建德市關工委“五老”宣講團副團長、市德文化講師團成員,他每年都會去機關、學校、企業宣講德文化和閱讀主題課,累計講課90余堂。
8年了,汪國云說,他要把書院一直堅持辦下去,給自己的人生增添一點亮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更多的“大同書院”,讓更多的孩子得到關愛,讓愛不斷延續下去,讓愛心不斷傳承下去。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