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省軍區成都第十七離職干部休養所(原成都警備區溫江干休所)離休干部李財,在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溫江區柳城街道魚鳧路社區三戶貧困兒童家庭走訪慰問,并送去節日禮物和慰問金。據悉,這已經是他堅持10年春節慰問貧困家庭兒童了,被人們譽為關工戰線上的老兵。
李財,1930年9月1日出生在吉林省遼源市,1947年1月1日,不滿17歲就參軍入伍,來到四野7縱隊103師390團,曾參加過著名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隨部隊一直打到海南島,又參加了抗美援朝、解放西藏等戰斗。“我是新中國的幸運兒,從南征北戰的槍林彈雨中走過來,我的無數戰友都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沒有看到新中國的樣子,而我卻從一個窮苦的孩子成長為部隊的副師職干部,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我一輩子都要感謝共產黨、感謝偉大的祖國。”李財說。在打錦州時,李財因機智靈活,作戰勇敢,送情報及時,贏得了戰斗的勝利,榮立大功一次。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當時李財正隨部隊南下往廣州的途中。
在部隊行軍休息時,團政委向大家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當時官兵們聽到這振奮人心的消息都興高采烈,喜悅之情無以言表,頓時行軍疲憊的身心拋之九霄云外,部隊一邊行軍,一邊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口號,行軍速度也加快了很多。李財在隨部隊南下解放海南島等戰斗中,被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并參加了表彰大會。1953年,李財又隨部隊入朝參加了金城反擊戰,在入朝的途中被提升為排長;1958年回國后參加了甘肅、青海等地的平叛戰斗;1959年又進軍西藏平叛;1970年回四川,先后任達縣軍分區(現達州軍分區)管理科長、作訓科長、鄰水縣人武部長、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1987年離休,1990年被安置到當時的成都警備區溫江干休所。
李財離休后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做到老有所為。1991年的一天,他主動來到溫江縣(現溫江區)萬春小學、要求擔任校外輔導員,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發揮余熱。從此,他便經常到學校,協助老師給學生談心、做思想工作,講部隊的光榮傳統,講戰斗故事,與學生建立了親密的關系,學生都親切地叫他“李爺爺”。2003年,李財被溫江區關工委聘為關愛團副團長。打那以后,邀請他作報告的學校和企事業越來越多,為了滿足大家的要求,他和干休所的任成寶、熊國軍等老紅軍、老八路,成立了一個關愛小組,到各中小學、駐軍和企事業單位向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關愛小組成立以來,共作報告近千場,受教育青少年10萬余人次。
今年“六一”前夕,李財帶著他置辦的慰問品到柳城街道魚鳧路社區對三戶困境兒童家庭進行了慰問,為他帶去了牛奶、水果、慰問金等。他還叮囑孩子說:“有什么事情就到干休所找李爺爺”。孩子們十分感謝李爺爺的關心,均表示要努力學習,將來也像李爺爺一樣為社會做貢獻。
10年前,李財發現魚鳧路社區還有一些因殘、因病等多種原因致家庭生活困難的兒童,于是決定,在每年的春節和兒童節,用自己的退休金買一些實用的慰問品,去看看孩子們。這一干就堅持了10年,每年的春節和兒童節,他都要去慰問看望困境兒童。每次慰問的米、油、牛奶、學習用品等,他都要親自去商場購買。他說:“一定要保證慰問品的質量,我親自去買才放心。”
李財常掛在嘴邊的話是,“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自己雖然年齡大了,也有一些慢性疾病,但只要還走得動,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盡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用心用情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2007年,李財被成都軍區評為“先進離休干部”;2009年,李財被溫江區評為“十佳愛心五老”;2015年,李財又被成都市評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李財身上充分體現了“五老”精神和革命軍人的高尚情懷,也彰顯了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的優良品質。溫江區關工委負責人說。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