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規家訓教育融入慶祝建國75周年主題教育,采用網上征文、隨手拍、知識競答等方式,開展的‘我寫 我畫 我家規’活動,既讓我感知國家和家庭一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深切感到學生愛國的表現首先要學習文化,練就本領。這樣的活動,我下次還要參加。”這是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生祠中心校三年級向中華同學寫給班主任的微帖。
在2024年學生寒假中,靖江市關工委聯合市文明辦、市教育局、靖江日報社和冠名單位持續組織線上線下冬令營,其中家規家訓教育實踐活動吸引三年級以上4萬多名中小學生參加,創新紀錄。
多年來,靖江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推進家規家訓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來抓,力促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黨報國情懷。
廣采博納,推崇全市優秀家規家訓
組織老少采集上報。靖江人的祖先來自祖國天南地北,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家規家訓博大多元。早在2004年,靖江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市教育局、市關工委即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意見精神,在全國率先組織學生收集上報家規家訓,旨在讓學生知道家規家訓,以家規家訓規范自己的言行。市關工委發動廣大“五老”帶領全市近4萬名學生收集自家家規家訓,篩選上報內容積極向上、文字精練、通俗易懂、原創為主的家規家訓。通過一個半月的采集,共收到優秀家規家訓5萬余條。
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市關工委組織力量,選出1000條優秀家規家訓,編印8萬冊,送給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及部分家庭。西來鎮關工委將全鎮家規家訓按內容分類,組織學生參加“我寫 我畫 我家規”書法、繪畫等活動,印發至全鎮1400個家庭。新橋學校在198根廊柱上、馬橋小學在700米圍墻上,刻畫耳熟能詳的家規家訓。靖城街道北大街社區在各住宅小區,城南園區、蓮沁苑小區在路口,豎立家規家訓站牌。有的地方開展親子共讀、老少共學家規家訓。
選樹宣揚典型事跡。近年來,靖江市關工委總結表彰踐行家規家訓典型,進校園、進輔導站、進社區宣講。濱江新區宜和村“五老”徐忠以“勤儉持家、勤奮讀書”為家訓,把3個子女先后培養成研究生、博士生、名勞模等杰出之才;西來鎮桐樹村錢棟梁家庭以“施恩勿念、受恩勿忘”為家訓,在12歲兒子患白血病得到社會各方愛心相助后,母子一起作出自愿捐獻器官的決定。這樣的“家規家訓育新人”宣講,生動詮釋了一條條家規家訓的深刻內涵,讓優秀家規家訓入腦入心。
多措并舉,推進家規家訓常態踐行
以簽訂協議促踐行。季市鎮關工委率先開展“我與好習慣簽個約、家規家訓進千家”的活動,按照統一認識、簽訂協議、展示交流、共同履約、綜合考評五個環節,舉辦學生與家長集體簽約儀式,引導家長與學生每月養成一個好習慣、改掉一個壞言行。此后,全市每學年新生進校后,關工委都會同學校組織新生及其家長參加家規家訓簽約儀式。同時,市關工委聯合市教育局連續多年召開“家規家訓促成長,社校聯動育新人”經驗交流會,編印學生《踐行家規家訓、養成好習慣》事跡叢書,讓“三好青少年”精神飛入百姓家。
以道德實踐促踐行。為配合踐行家規家訓,各村(社區)關工委把優秀家規家訓寫在匾牌、楹聯、書畫上,掛在醒目處;把“踐行新家規、養成好習慣”的現實表現列為“文明小庭院”“文明小書房”“文明小臥室”評比的必要條件。西來鎮關工委在青少年中常態化開展“我學 我用 我家規”活動,促其把家規家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文藝媒介促踐行。采用排演文藝節目,學生寫書法、楹聯和繪畫,請名人講經等形式,促進學生及家長踐行家規家訓。“五老”們創作《家規家訓就是好》,城北小學改編《朱子家訓》,用吟誦的形式呈現《家規家訓》,在省精神文明建設頒獎晚會上獲得一等獎。城中、蓮沁苑、生祠、實驗、外國語等中小學,每年舉行以家規家訓為內容的千人廣場書畫比賽。全市征集家規家訓楹聯3萬多條,其中有72條被收錄《知我中華、愛我家鄉——泰州市中小學生中華詩詞作品選》。講經是靖江民間文化的活化石。市關工委邀請講經傳人王國良在全市學校、書場、會場、電視上,講解顏氏、陳氏、朱氏、郁氏《家規家訓》58場。每年還開展家規家訓征文、故事、演講等比賽活動,普及家規家訓。
以“三結合”平臺促踐行。堅持“三結合”,力促家規家訓教育常態化。家規家訓與主題教育相結合。2019年,將家規家訓內容融入慶祝建國70周年主題教育,開展“訪村人、講村史、看村貌、走村路、嘗村果”活動,得到省、泰州市關工委的肯定。家規家訓與學雷鋒常態化活動相結合。將踐行家規家訓納入全市每年百名“雷鋒小傳人”的評選條件。家規家訓與“網上夏令營”活動相結合。把家規家訓作為連續19年“網上夏(冬)令營”的必要內容,以征文、隨手拍、知識競答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使家規家訓教育常抓常新、務實推進。
打造特色,推廣家規家訓項目效應
近20年來,靖江市積極發動各級關工委及廣大“五老”創新打造青少年教育工作特色、品牌,放大和拓展家規家訓項目教育、實踐效果和社會影響力。
一鎮一品。濱江新區關工委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的“重行為規范、促健康成長”活動,將家規家訓細化到《二十六條規范》之列,靖城街道的“紅領巾觀察社區是與非”、西來鎮的“孝親敬老”、生祠鎮的“弘揚岳文化、傳承忠孝禮”等教育活動,都彰顯出優秀家規家訓的元素和特色,增強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動性、實踐性、實效性。
一村一品。經過長期的家規家訓教育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積淀,靖江市形成新橋鎮孝化村的“孝行天下、善化人間”、孤山鎮山東村的“揚鄉土文化、當遺產傳人”、斜橋鎮東阜社區的“跨時代駿馬、奔小康前程”等關工委工作品牌,帶動、影響、輻射著家風、民風、社風的好轉,也哺育著青少年健康成長。
一校一品。學校是家規家訓教育主陣地。蓮沁苑中心校緊扣校名中的“蓮”字,常年開展頌蓮、倡蓮、踐蓮活動;省靖中的“揚弘毅之志、做時代精英”活動,激勵學生爭做“三好青少年”;城東小學的“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成為全國著名的書畫實驗學校;生祠中心小學將家規家訓與毗鄰的岳廟“忠”“孝”文化教育實踐相結合,形成德育品牌。
家規家訓教育如春風化雨,滋潤著一個個青少年的心田,規范著一個個學生的品行,爭當新時代“三好青少年”在靖江蔚然成風,全市連續16年在校生零犯罪。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