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護界碑’活動,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界碑的重要意義。界碑,作為國與國之間領土的分界線,其所在之處即為國土之所在。因此,我們應當愛護并保護界碑……”近日,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那良鎮灘散國門小學組織了“紅領巾護碑小隊”,開展了以“與邊防軍叔叔共護界碑”為主題的護界碑實踐體驗活動,旨在培養邊境青少年從小樹立護界碑、愛邊疆的愛國情懷,并增強他們的國防意識。
圖為灘散小學“紅領巾護碑小分隊”
防城港市地處中越邊境,擁有長達101公里的陸地邊境線和538公里的海岸線。在這片區域內,共有33塊大清國欽州界碑。這些界碑不僅是歷史上中越兩國劃定邊界的標志,更是歷史的見證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責任感,防城港市防城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充分利用“三邊”(邊防、邊境、邊民)優勢,以“大清國欽州界”界碑為載體,開展了護界碑活動。通過讓學生親眼看到、親手觸摸界碑,他們深刻理解了界碑是國家領土分界線的標志,保護界碑就是熱愛祖國,就是增強國防意識。
防城區那良鎮灘散小學地處邊境線,與越南僅一水河之隔。自2001年起,該校率先成立了“紅領巾護界碑小隊”,并連續23年堅持開展護碑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包括了常規的學習實踐,還結合了特色體驗,逐漸拓展為“我們家鄉多美好”“我以叔叔為榜樣”“中國夢·護碑夢”“爭當護界碑小使者”等不同主題的持續性教育活動。活動范圍也延伸至347號及1348號界碑,并將“護界碑”行動向沿邊學校輻射,以“聯校合隊”的方式筑牢思想上的“國防欄”。
在灘散小學的示范帶動下,那良鎮邊境一線的里火、大河、范河、民生、南里等5所小學也先后建立了“紅領巾護界碑小隊”,并聯動開展了“護界碑手拉手”活動。他們共同建立了《護界碑榮譽時刻》制度,合力夯實護碑隊伍。
圖為防城區關工委副主任黃永騰在那良鎮1346(2)界碑前跟護碑小隊員講述竹梆的由來東興市
東興鎮也成立了“國門東興青少年護界碑小隊”,并設計了青少年“紅動邊城”護碑行動。國防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民族團結教育等緊密結合,貫穿于各級學校的辦學治校全過程。“護界碑”活動逐漸成為邊境學校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必修課。
護界碑小隊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護界碑的“接力棒”從未停止傳遞,一直持續至今。
為了統籌協調各部門開展黨政軍民學“五位一體”護界碑活動,防城港市沿邊學校黨支部積極聯系當地黨委、政府、邊防站等,利用清明節、兒童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設計了跟隨邊境軍警巡邏界碑、護界碑、走進軍營學習優秀榜樣等活動。這些活動有效增進了邊境少先隊員的國防意識。邊境地區的基層黨組織將“守邊護碑”與黨課相結合,各級學校則將感黨恩、愛祖國教育融入課堂,開發出了獨具邊境地區特色的“界碑黨課”,豐富了邊境國防教育課堂,筑牢了守邊固邊的紅色屏障。
為了打造“護界碑”品牌形象,防城港市在沿邊地區建立了“護界碑”活動室、國防教育室、民族團結室,并定期向學生和社會人士開放。他們還編制了《愛界碑護界碑》宣傳冊,用普通話結合壯、瑤、京等民族語言進行護碑知識廣播。這些舉措確保了“護碑有行動,活動有品牌,教育有榜樣,愛國有聲音”。此外,全市各級關工委組織廣泛宣傳“護界碑”活動經驗做法,積極推進青少年國防教育。“護界碑”活動在全國、全區、全市的少先隊活動案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評比中屢獲殊榮,其中包括“新世紀我能行”體驗實踐教育活動一等獎等獎項12次,其中有8個為國家級獎項。灘散小學也先后榮獲全國“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優秀組織獎、“全國優秀少先隊大隊”、“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