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歷史,也是各級關工委對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鄉鎮關工委如何依托紅色資源,對青少年進行歷史文化教育,讓紅色精神、紅色印記真正植入青少年心田記呢?
一是增強紅色文化書籍的感染力。各學校關工小組設立紅色讀書角,村屯開設假日紅色歷史講堂,營造濃厚的紅色經典閱讀、演講氛圍。通過師生、親子共讀紅色經典、“五老”紅色宣講團演講、紅色書籍故事會等活動,培養青少年紅色文化素養,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堅定理想信仰,立志奮發,逐夢新時代。同時,充分挖掘提煉本地紅色文化,推出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紅色文化作品。例如:嫩江市霍龍門鎮、科洛鎮、塔溪鄉等,要把革命老區黨的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通過組織“五老”編寫紅色教材生動展現出來,激勵廣大青少年追尋先輩足跡,傳承紅色基因。例如:科洛鎮“五老”丁奎編寫的《科洛河畔戰馬鳴》一書,收集整理了科洛村抗戰故事10多篇,以及《科洛打響抗戰第一槍》一書,講述了科洛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故事;以及他編寫的《崢嶸歲月 英雄無悔》描寫了94歲老兵郭金祥的英雄事跡,成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范本。加深了青少年對家鄉紅色文化的感悟,讓紅色文化傳承不息。
二是讓收藏在鄉鎮史館史料活起來。鄉鎮史館里的一份份資料、一件件物品、一張張照片,深刻展現了革命老區英雄事跡,詮釋嫩江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對民族解放無私奉獻。各鄉鎮關工委要深挖紅色資源的“金礦”,讓更多的青少年走進革命遺址,走進鄉鎮史館,走進紅色教育基地聽戰斗故事,聽英雄事跡,了解史館中文物背后的故事,接受革命先烈的精神洗禮,從而,引領青少年學紅色歷史、走紅色之路、讀紅色經典。例如:嫩江市霍龍門鎮、聯興鄉鄉史館被市政府、市關工委確定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以來,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前來接受教育。通過紅色教育基地,讓青少年身臨其境,領悟革命前輩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不屈的革命精神等,讓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從參觀、瞻仰,向學習體驗,領悟轉變,讓紅色精神植入青少年的腦海之中。唯有這樣才能傳承好紅色基因,接續好紅色血脈,確保紅色江山世世代代相傳下去。
三是動員廣大“五老”講好紅色故事。為增強青少年愛黨愛國情懷,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各基層關工委要注重發揮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戰士等“五老”人員的余熱作用,經常組織他們走入校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舉辦英雄故事會等,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樹立良好的愛國主義思想道德情操。鄉鎮“五老”宣講團成員要堅持深入校園用自身的鮮活經歷和生動感受,講好黨史、講好家鄉變遷史、傳播偉人思想、傳送紅色精神,教育青少年學史明理、知史增信,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例如:嫩江第二中學“五老”范艷芬、劉玉俊多次利用班會時間給學生講雷鋒事跡、普法與安全等主題教育課;第三中學“五老”教師住進校園,走進課堂為學生講紅色故事、講黨史,講革命故事;利用班會課開展“三愛”“四史”等主題教育活動。黑寶山學?!拔謇稀蹦矀髁痢⑼跚嗌匠D陥猿譃閷W生講家風、講鄉村史、講紅色故事活動。通過“五老”走進學校進入班級的宣教活動,極大地激發了中小學生堅定遠大的理想,在紅領巾的引領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勵志努力學習,爭做“四有”新人的信心。
四是對本地遺址做好保護和修繕工作。要留住紅色精神印記,讓青少年目睹歷史場景。這就需要我們對遺址(舊址)做好保護和修繕工作,做到有址可循,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千載光陰轉瞬即逝,大多數遺址早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剩下不多的歷史遺址(舊址),各地關工組織要積極向當地政府諫言,做好歷史遺址(舊址)的搶救性修繕和保護。以供后人參觀學習、研究歷史。例如:嫩江市霍龍門鎮境內有兩處保存較好的抗戰遺址,霍龍門溝村的北崗屯侵華日軍火車站建筑群和霍龍門侵華日軍東山炮樓。火車站建筑群位于北崗屯,東距霍龍門林場約500米,東側為居民點。其由候車室、貨物處和站北日軍警備隊炮樓舊址組成。炮樓為三層磚混結構,占地270余平方米。候車室和貨物處早已變成民房。該建筑群遺址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鐵證,也是對研究二戰侵華歷史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酏堥T大捷就發生在這里,是東北抗聯24個戰例之一。霍龍門這些遺址遺物都是不可再生的紅色資源,這些遺址遺物歷經風吹雨打,已殘破不堪,加大對這些遺址遺物舊址修繕和保護,刻不容緩?;酏堥T鎮關工委向鎮黨委、鎮政府獻言獻策,2021年秋季,霍龍門鎮黨委打響了遺址保護的保衛戰,鎮黨委、政府將保護遺址遺物舊址修繕工作納入工作日程,安排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積極籌措資金7萬余元對抗戰遺址進行修繕,同時霍龍門鎮將舊址保護與旅游產業發展及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打造文旅融合傳承紅色精神產業帶,將舊址開辟為紅色旅游景點,推出紅色經典體驗之旅旅游路線,切實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產業發展優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文物史料成為最鮮活的教材,讓遺址(舊址)成為最生動的課堂,真正讓紅色資源“亮”起來,讓紅色歷史 “活”起來,讓紅色教育“動”起來。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要想給青少年補充紅色營養,補足精神之鈣,心田烙下紅色印記,促進紅色種子生根發芽。各級關工委就要與時俱進,主動作為,不斷增強紅色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感染力,只有這樣才能讓紅色基因真正植入青少年心田。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