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災區、大愛無疆
--吉林市昌邑區關工委抗洪救災在行動
受7月19日、20日強降雨影響,吉林市大綏河、搜登河、鰲龍河等河流水位持續上漲,三條河流匯聚到昌邑區樺皮廠境內,現今,導致樺皮廠鎮大面積土地過水,鎮內主要街路也已經漫水,百姓已經轉移3萬多人,經濟損失慘重。
面對洪災,昌邑區關工委立即行動起來。他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發出《倡議書》,倡議《五老》做好幫護工作。
昌邑區關工委齊志才主任雖人在大連,但一直在關心家里的工作,7月14日下午他發來了信息,、代表區關工委向全區《五老人員》發出了《倡議書》,倡議五老同志們,堅持發揚為黨盡忠,為社會盡善,為下一代盡心的精神,在水災面前:1、要保重身體,少外出,不給家庭和社會填亂,2、當好家庭后盾,支持家中青壯年積極參加抗洪。3、當好志愿者,力所能及的加入有組織的,轄區內的治安管理隊伍之中。4、溝通學校,了解學生上,下學的情況,力所能及的做好幫護工作。5、收集信息,了解轄區相關情況,為災后的關愛工作提供資料。6、傳播正能量,不傳,不信小道消息,客觀真實宣揚抗災中的好人好事。
關工委的六點倡議得到了全區各級關工委和《五老》們的積極響應,也收到了預想的效果。
二、利用《微講堂》,宣傳《好家長》《好孩子》的抗洪救災事跡。
2017年7月14月晚上20點整,吉林市昌邑區關工委國學微講堂第一講堂,有著241名家長的課堂里,傳出了昌邑區關工委法制教育關愛團講師郭景文渾厚的聲音。他“以救災為課堂,用愛心滋潤孩子心田”為題目,講述了玉林培訓學校關工委組織學生家長參與救災,開展得熱火朝天的感人事跡。玉林培訓學校在關工委主任、校長張榮俠的帶領下,他們學習、踐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博愛之心、用仁愛之志,用感恩之舉,把培養下一代、鑄就青少年靈魂的學校,辦到了社會上,辦到了解救家鄉遭災的危難之急。
這次,永吉發生特大水災,牽動了全市人民的心,張榮俠主任想災民之所想,急災民之所急,她想到了玉林學校的孩子們,何不利用這個機會,來個家長與孩子互動,在表達愛心的同時,給孩子們心里深深埋下一顆愛與善的種子。為此,玉林學校把學生家長們組織起來,成立一支心系災區、奉獻愛心的志愿者隊伍,24名學生家長,捐獻了6480元,躋身到轟轟烈烈的救災人群中。經過充分準備,7月19日,他們幾經周折辦理了通行證,攜帶食品進入災區,有的災民被困,接到求助食品,他們感動得涕淚盈眶。
平時,玉林學校的家長就跟孩子們在一起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如今看到家長們處處沖在前邊,給他們做了榜樣。
玉林學校還開展了每日一善活動,鼓勵家長們省吃減用,鼓勵孩子們節省零花錢,每天都要為災區做捐獻,雖然錢數不多,卻可以提示孩子和家長們不忘災區還有人在艱難之中。昌邑二實驗五年級的學生莊志博還跟媽媽一起去了災區,媽媽說莊志博從災區回來變得更懂事了。莊志博說:災民們太苦了,他們太可憐了。我們能無憂無慮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再也不要零錢,買零食了。這次,他把長輩們給的壓歲錢,還有平時攢下的零錢,一次次的捐給了災區。我們培育孩子的愛心,就等于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顆最優秀的種子,是種子就要發芽,孩子有了愛心,他就有了幸福與成功的保證。
郭景文老師慷慨激昂的宣講深深的打動了每一個家長的心,同時,孩子們的心靈也受到了震撼。
三、心系災區,為災民送去救災物資
2017年7月21日下午,一趟由四輛車組成的抗洪救災隊伍,車上貼著《昌邑區關工委救災物資》玉林學校《救災物資》大紅標語,正在趕往災區。這是由昌邑區關工委協同玉林學校關工委,共同發起的支援災區統一慰問行動。昌邑區關工委副主任王雅茹;玉林學校關工委主任、校長張榮俠親自帶隊前往。隨車前往的還有:昌邑區關工委副主任常國棟;秘書長佟飛;法制教育關愛團團長郭景文;網絡通訊站主任李金山。玉林學校家長7名、學生6名。
隨行的車輛有東局子街道盛昌社區關工委主任、副書記楊樂愛人開車、玉林學校家長開車;隨車捐贈的物資有:新棉被100條、礦泉水10箱、面包10箱、娃哈哈八寶粥10箱。
當救災車輛到達災區前鴨河村指定救災點時,受到了村長、鄉親們和孩子們的歡迎。大家共同把救災物資搬到了屋里。隨行的6名學生與當地孩子們舉行了互動,背頌了《弟子規》,向關工委《五老》爺爺奶奶們行了感恩禮。并合影留念。
最后,王雅茹副主任發表了講話,她說:“我們這次帶領孩子們來救災,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有愛心,更加有善心,更加能夠為他人,為社會多做貢獻,成為我們祖國和社會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吉林市昌邑區關工委網絡通訊站 李金山 文圖
這是學生家長們在卸救災物資
這是慰問團成員與村領導見面
這是慰問團成員與孩子們互動合影留念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