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外教育輔導站,是江蘇省關工委的一項重要工作。發展到今天,既要升級外部環境和改善辦站條件的“硬件”,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更應該突出“校外教育”內涵。揚州市廣陵區從最需要的、最薄弱的、最有力的角度去選擇突破口。
體驗元素恰恰是我們校外教育工作中最為缺失的。揚州既有玉器漆器、剪紙雕版、盆景花藝、會館客棧等歷史積淀,又有南江北湖、七河八島、三江風光等自然生態,還有食品加工、船舶制造、旅游日化等工業文明,完全有條件做好做足“體驗”這篇新文章。
比如,頭橋鎮的“開心農場”、沙頭鎮的西江生態園,是兩鎮關工委進行校外教育的重要陣地,可以組織青少年現場體驗,深入探尋植物繁殖方式,學習科學的種植方法,并將這些科學知識作為授課的內容,青少年們不僅能夠進行科技體驗、互動參與,還能娛樂身心,收獲真知。
要融入設計元素凸顯校外教育的魅力。對校外輔導站而言,迫切需要通過創新設計來提升校外教育的核心價值、加速轉型升級。
比如,東關街道宋都社區校外輔導站創立了“歌唱大運河”的品牌。他們利用位于大運河沿線的獨特地理優勢,組織孩子們圍繞揚州母親河開展書法、繪畫、攝影、征文比賽,帶領孩子在運河邊撿垃圾,做導游。通過這些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從知道大運河、了解大運河、熱愛大運河引申至愛廣陵、愛揚州、愛祖國。
要注入人本元素激發青少年參與校外教育的熱情。“青少年需要什么樣的校外輔導站?青少年歡迎什么樣的校外教育活動?”永遠是我們從事校外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比如,東關街道皮市街社區校外輔導站針對轄區內的青少年的實際需求,與田家炳中學積極聯系,該校澳大利亞籍英語外教卡門成為校外輔導站的掛鉤老師。卡門老師每周日早晨都會準時授課,不僅如此,她還通過教英語讓孩子們了解澳大利亞的文化,激發了孩子們強烈的參與興趣。
我區關工委提出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探索校站結合“+”的新路子,就是要借助專業人士的力量。
文峰街道連福社區率先在我區破題,他們與阿福童教育學院合作,在校外輔導站開辟了阿福童課程。該課程互動性強,以青少年為中心來實施課程,先后以道德、公民、社會公正、尊重、保守、友誼和關愛等為內容,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課程內容和自己生活的關聯,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該社區校外輔導站還與揚州知名心理咨詢師吳雪芹合作,開展了“花樣年華”青少年心理教育項目,該項目以“仁愛、負責、勇敢、誠實、節制、平和、感恩”等品格養成為主題,通過做心理游戲、模擬心理教育場景等體驗式學習,將好品格內化。
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運用社會資源,嫁接青少年校外教育,無可非議,應當持續探索。
湯汪鄉杉灣花園社區將閑置的場地以較低價格租給社會辦學機構使用,在與這些辦學組織簽訂租用合同時,特別附加了一些關工委活動方面的條件,即每個機構必須無償地接受幾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必須在每個月舉辦一次以主題教育為內容的活動、必須將主題教育、法制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和科普教育等有機地融進機構的正常教育計劃。社會教育機構既承擔收費項目的運作,又承擔無償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部分內容,使兩者既互相依存,又涇渭分明,校外教育的品牌必將更加專業。
校外教育創新發展,能夠提升青少年的幸福指數,使他們在人格塑造中涵養品德、在釋放天性中快樂成長、在學習知識中感悟生活。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