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關乎著國家的未來和人民的福祉。無論是著眼當前,深化改革、攻堅克難、轉型升級、普惠民生;還是放眼未來,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國夢”,歸根結底要依靠教育提升國民素質,培養優質人才。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將其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即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反映出辦好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寬城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部署,切切實實保持使命感與責任感,始終秉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堅持把教育作為民生之基、發展之本、未來之源,立志用一流的經濟打造一流的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推進力度與投入強度推動教育事業,寬城教育事業保持全面健康協調快速發展。
一、積極作為,奮勇爭先,寬城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寬城教育堅持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按照“一完善、一創建、兩確保”的工作思路,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完善三集中一覆蓋教育發展模式,強化教育管理,著力改善教育民生,優化教育發展環境,教育發展軟實力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系統安全穩定,產教城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榮獲河北省教育工作成績突出縣、承德市兩學一做先進集體、承德市六五普法先進集體等20余項榮譽稱號,安全“五制”工作法被省教育廳認可,在省教育廳編印的《教育信息快報》刊發。 統籌配置資源,推進教育布局優化,“三集中一覆蓋 ”辦學模式進一步完善。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新建成四所縣城學校,維修改造農村小學及幼兒園21所,城鄉教育教學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深入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工程順利推進,全縣77個教學點、14個鄉鎮中心幼兒園10M光纖接入互聯網,中文在線電子圖書資源覆蓋全部中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躍上新臺階。 創新完善機制,強化隊伍建設,教育發展軟實力進一步夯實。招聘特崗教師60人、引進急需專業人才16人,教師隊伍結構更加優化。評選縣級骨干教師73人,表彰師德標兵100名,馮成勤獲市“見義勇為模范”,師德水平進一步提升。爭取到國家省市培訓項目10個、組織實施縣級培訓項目6個,培訓3600人次,隊伍素質得到提升。 科學合理謀劃,全力統籌兼顧,各類教育進一步均衡協調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2所幼兒園被認定為市級示范性農村幼兒園,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0.19%。嚴格執行就近入學原則,加強學籍管理與控輟保學力度,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完善進城務工及經商人員隨遷子女入學辦法,中小學入學率達100%。高中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第一中學本科上線775人,上線率95.21%;職教中心對口升學本科上線39人,上線率45.88%。特殊教育與校外教育穩中有進,三類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3%。
二、凝心聚力,順勢而為,努力開創寬城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2017年,寬城教育將以教育現代化為統領,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面做好“一完善、兩優化、三建設、四提升、五強化”,推動產城教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教育發展再上新臺階。 完善“三集中一覆蓋”辦學模式,協調發展各類教育。著力補齊城鄉不平衡的短板,堅持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學校傾斜。推進學前教育快速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動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鞏固職成教育發展,規范民辦校外和特殊教育發展。 優化教育與教學兩個環境,加快教育現代化發展。加快標準化示范校建設步伐,加強項目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學校體育藝術工作,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不斷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提升教育內涵發展水平。 加強校長、教師、研訓人員三支隊伍建設,夯實教育發展基礎。全面加大校長隊伍考核力度,管理與培訓相結合,督導與抽查相結合,匯報與考核相結合,規范治校行為,提升治校方略。不斷完善教師補充、調整、培訓、考核、獎懲等機制,全面建立和推進績效考核辦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以打造“理論家和實干家有機結合的教師培訓隊伍”為主線,著力提升研訓人員素質。以“全面達標增能力,服務基層樹形象”為思路,深化研訓隊伍考核機制。 提升管理、課改、教研、督導四個水平,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構建系統化管理模式,加快推進依法治校進程,切實實現學校管理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高效化。鞏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切實加強課程建設,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建立以學校需求為導向、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進一步加強督學責任區規劃和制度建設,開展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檢查工作,促進全縣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
強化學校黨建、安全穩定、工會、教育惠民、財務后勤等五項工作,全面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創建學習型和服務型黨組織,深化黨風廉政建設。以五制安全工作為核心,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制度,嚴格落實領導接訪、信訪首問負責制,及時辦理群眾來信來訪,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進一步健全工會組織機構,充分發揮工會職能,切實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全面落實各項教育惠民政策,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子女、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關愛服務體系。強化財務管理,規范學校理財行為,加強審計監督,建立健全治理亂收費工作責任體系。(于海英)
(責任編輯:白麗霞)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