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中開展“三愛”主題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和倡導的。“三愛”主題教育有著豐富的理論內涵、時代內涵和實踐內涵。只有使各級關工委成員、廣大“五老”和青少年認清“三愛”主題教育的實踐內涵,提升“三愛”主題教育的認識高度,才能深化“三愛”主題教育的維度。
首先,認清“三愛”主題教育的理論內涵。“三愛”主題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少年要求的具體體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體系有著高度的契合性,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戰略全局的高度,為我們從理論上講清了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三愛”主題教育與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用核心價值觀理論賦予“三愛”主題教育豐富的理論內涵。“三愛”主題教育的理論內涵的確立,為青少年參與和投身“三愛”主題教育注入了理性元素,增強了青少年從理論上、理念上、思維上參與和投身“三愛”主題教育的理論自覺和思想自信。
其次,認清“三愛”主題教育的時代內涵。用先進思想、先進文化對青少年進行以德育人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對祖國建設有用的人才,是關工委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永恒主題。使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像一棵紅色的種子在青少年的心田里扎根、開花、結果,真正入腦入心,就要緊跟形勢,開展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做到教育內容緊跟時代要求、蘊含時代精神、煥發時代氣息,使德育教育與時代同步,與青少年同行,堅持不懈,常抓常新。同時,“三愛”主題教育也體現了對青少年教育的傳統方式與現代方式的融合。在德育教育中賦予青少年道德成長的精神文化元素,傳承時代精神的正能量。“三愛”主題教育的內容,緊緊把握了培養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時代內涵,體現了與各級關工委開展的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深度融合和俱進性、系統性、連續性。關工委必須在把握“三愛”主題教育的時代內涵中,增強開展“三愛”主題教育的時代立意和時代境界,不斷提高“三愛”主題教育的時代價值。
第三,認清“三愛”主題教育的實踐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一直強調在實現中國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讓青少年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行重于言。這從方方面面闡述了“三愛”主題教育中踐行成長的內涵。而“三愛”主題教育的“三要素”,體現了心與行、德與行、培育與踐行的內在統一。學習最有用、勞動最光榮、祖國最可愛的三維要素,像三面鏡子,經常讓青少年照一照;像三面旗幟,經常讓青少年看一看;像三把尺子,讓青少年經常量一量,讓青少年感受踐行“三愛”的行為不是遠山的呼喚,而是近在咫尺,就在每個青少年的心中,就在每個青少年身邊,就在每個青少年一言一行中。通過培訓學習,形成共識,深化“三愛”主題教育的維度。
第四,把握好“三愛”主題教育三項內容間的維度。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是“三愛”主題教育的基本內容,這三項內容,從縱向上看是各自獨立的一個單元、一個板塊、一個層面和一個分支;但從橫向上看,三個要素內容間是相通的,是相互聯系、相互交融、融會貫通的,是構成“三愛”主題教育內容的一個結構共同體。在開展“三愛”主題教育中,要叫響“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主旋律,既要從縱向上把握三項內容間分解式的維度調控,又要在橫向上把握三項內容間整合式的維度調控,做到縱橫適度、有總有分、分中有合、和中有分,讓三項內容在縱向和橫向上都發揮出自身的教育功能,使每一項內容都能選準自身的教育空間,使三項內容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第五,把握好“三愛”主題教育與教育旨向間的維度。“三愛”主題教育,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同全國各族少年兒童代表共慶“六一”國際兒童節時強調的“少年兒童從小就要立志向、有夢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長大后做對祖國用的人才”講話精神作為“三愛”主題教育的目標和旨向。在“三愛”主題教育中,用目標旨向搞好“三愛”主題教育定位,使“三愛”主題教育始終圍繞著目標和旨向去開展、去推進、去落實,推進“三愛”主題教育有效開展。
第六,把握好“三愛”主題教育與總體教育環境的維度。“三愛”主題教育不是在孤立的、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而是在一個開放的總體教育宏觀環境中開展的。因此,“三愛”主題教育必須把教育根基深扎在總體教育環境的土壤中,使“三愛”主題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層關工委,特別是學校關工委要把“三愛”主題教育融入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融入到“共圓中國夢、我為實現中國夢做貢獻”活動中,融入到學雷鋒、學英模、學凡人善舉的助人為樂的活動中,融入到知感恩、行感恩的活動中,融入到“中華魂”主題讀書教育、凝聚中華正能量的活動中,形成“三愛”主題教育與其它教育活動互動互進、生動活潑的主題教育新局面。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