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奎文區人民檢察院關工委在區關工委的指導下,堅持“一三二五三”工作思路不動搖,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離崗退休干警的工作熱情,積極關心未成年人的成長成才,堅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健全組織機構,實現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專業化。為更好地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該院不斷健全完善組織機構,于2008年5月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檢察組,專職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2012年9月經區編委批準正式設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專門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職責涵蓋審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社區矯正監督以及幫教、法制宣傳教育等多項工作,并抽調了三名熟悉未成年人特點、善于溝通的女檢察官,同時配備六名業務能力強、善于同未成年人打交道的離崗、退休干警進行心理疏導、法制宣傳教育等工作,做到機構獨立,職責明確,人員精干,辦理專業。
創新四項工作制度,打造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辦案新模式。該院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始終堅持“保護和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要求,探索創新四項工作制度,形成了未成年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的維權體系。一是首辦負責制度,即由同一個檢察官全程辦理案件的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維權幫教等工作,避免了因多次更換檢察官而造成的隔閡,增加了涉案未成年人對檢察官的認可度和親切感;二是親情會見制度,對于在押的未成年人,會安排其法定代理人和近親屬與之會見,用親情感化、用理性安撫,促使其認罪悔罪,促進家庭與社會關系的穩定;三是親情式訊問制度,在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時,要求在平等、親和的環境中與未成年人交流、溝通,并做到感情上不歧視、語言上不諷刺、情緒上不急躁,讓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放下心里的負擔和包袱,消除緊張和對立;四是社會調查制度,對所辦理的所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實行捕前、訴前社會調查制度,做到“三見面、三查清”,即與犯罪嫌疑人的家長見面,與學校或單位見面,與社區見面,調查了解其成長經歷、性格特點、監護幫教等情況,對于符合監護幫教條件,犯罪事實較輕,能夠認罪悔罪的,做到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訴可不訴的不訴。
創建六項社會機制,打造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幫扶新平臺。一是專門設立“未檢工作室”。以體現溫情和生機的淺綠色為裝飾基調,在墻壁上精心設計了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卡通宣傳畫,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告訴未成年人要珍惜自由、敬畏法律、遠離犯罪。二是開設未成年人“流動普法課堂”。為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法制觀念,該院挑選包含熱心青少年成長的離崗、退休老干警在內的二十名干警到轄區內中小學擔任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開展普法教育,并有針對性的向相關學校提出《檢察建議》,2012年以來,共向學校發出《檢察建議》30余份,開展普法教育56次,受教育學生達40000余人次。三是推行幫教志愿者制度。2012年6月,該院與關工委、教育局等七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在未成年刑事案件中試行幫教志愿者制度的意見》,招募聘請40余名有愛心有專長的離退休干部、心理咨詢師等幫教志愿者,與涉案未成年人開展一對一幫扶,全程參與辦案,關愛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各項權利。四是實行法律援助制度。該院與區司法局簽訂《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實施法律援助的辦法》,通過區法律援助中心對沒有委托或無力委托律師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指定律師,提供無償法律幫助。五是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制度。對一些家庭困難、賠償不到位、得不到及時救治等情形的未成年被害人進行及時救助,幫助其進行必要的生活、學習、治療等,避免受到二次傷害。六是創建“愛心護航實踐基地”。針對辦案中無父母監護、無固定住處、無固定工作的“三無”未成年人,積極與山東世紀泰華集團、濰坊天泰能源集團兩家愛心企業合作建立了“愛心護航實踐基地”,為“三無”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到基地工作、生活,接受鍛煉和幫教的機會。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