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21日,江蘇省泰州市關工委、文明辦、教育局首次聯合召開全市校外教育輔導站建設現場推進會議,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及中辦國辦《意見》、省《實施意見》、市《規則》《職責》相關決策部署,總結經驗,表揚先進,部署工作。市關工委主任楊杰、市教育局局長萬永良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文明辦副主任左雪松出席會議并宣讀《關于表揚泰州市優秀校外教育輔導站、輔導(宣講)員、青少年社會教育實踐陣地的通報》。
會議指出,全市2007年創辦校外輔導站特別是2016年貫徹市關工委、文明辦、教育局、財政局等10部門促進城鄉校外輔導站“強內涵、提質量、上水平”《意見》以來,各級關工委主動爭取黨政重視及有關部門支持,積極組織學生進站和開展思想教導、作業督導、才藝輔導、心理疏導、實踐指導“五導”活動,發揮了延伸和補充學校、家庭教育的獨特作用,贏得了黨政滿意、學員及家長歡迎和社會贊譽。市及泰興、靖江等市(區)在全省專題會上介紹經驗或被發文、領導批示肯定。推進措施主要有,一是有效整合資源,不斷改善輔導站基礎設施。各地創新貫徹“方便學生、因地制宜、滿足需求、免費輔導”原則,與時俱進整合社會資源,調優站點布局,推行多元模式辦站。全市951個輔導站逐步與98個青少年社會教育實踐陣地、108個公安派出所關工站、127個“五老”工作室、N個校家微信群融合,邀請關工委宣講員、相關部門參與站內站外、線上線下輔導,形成“1+4+N”多元化發展模式,連續5年輔導學員達百萬人次,2023年占全省的1/8。二是適應輔導站需求,不斷壯大輔導員隊伍。建成以3295 名骨干“五老”為主體的主辦隊伍、遴選2401名在職優秀教師進站輔導的主力隊伍和 4231名鄉村干部參與的志愿者隊伍。靖江、姜堰等市(區)創新“五老”和教師“三主三輔”輔導模式,“校站結合”優勢日益彰顯。三是立足提升吸引力,不斷增強輔導站育人實效。各地優先吸納留守、困境、流動“三童”,突破需求難點;優化公共課、特長課科目,消除吸引力堵點;力推泰興市每次輔導用1/3時間督導學員作業、1/3時間開展道德法治教育、1/3時間滿足學員興趣,消除學員不愿來、家長不肯孩子來的卡點。全市輔導站年活動量均在60次以上,姜堰區三水街道僅夜校就達百次。四是完善規范管理,不斷夯實輔導站持續發展基礎。市關工委、文明辦、教育局組織全市校外輔導示范站建設活動,健全輔導站建設《制度》,有效激發了輔導站活力、提升了持續發展后力,為助力校家社協同育人提供了支撐。
會議指出,辦好校外輔導站的最深體會有三條:首先,只有緊緊依靠黨政領導,才能把輔導站辦起來。17年來,市關工委有效爭取市委發動、政策驅動、創優驅動,促進各地不僅把站辦起來,而且活起來、強起來。市委常委會每年討論關工委工作、下發規范性文件、召開關工委工作會議、組織“雙五好”建設活動、督查各地黨建帶關建工作機制等,都有輔導站內容。各地黨政組織切實貫徹市委部署,不斷加大對輔導站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2023年全市各級財政投入專項經費達1298萬元,有力促進全市輔導站從有形向有效覆蓋的轉變。第二,只有關工委堅持不懈主推主抓,才能把輔導站辦好。引導各地把校外輔導站作為關工委工作的主陣地來抓,堅持公益性、安全性、教育性、有效性原則,適應學員需求,持續優化輔導站功能;抓住提質增效關鍵,持續優化輔導員隊伍;緊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優化課程設置,有效促進全市輔導站工作整體上水平、各站創特色、難點有突破,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第三,只有整合職能部門資源,才能把校外輔導站辦長久。市文明辦將青少年校外教育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升行動和文明城市創建內容,主動安排扶持經費。市教育局一貫支持“校站結合”,督導各學校將優秀在職教師進站輔導時間納入在校總課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評先和職稱評聘。正因這些資源,輔導站才越辦越好。
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各地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辦國辦《意見》、省《實施意見》、市《規則》《職責》有關精神,聚焦育心育德育才,合力落實《泰州市校外輔導站建設制度》,聚力深化“強內涵、提質量、上水平”,有效提升思想、機制、責任、質效、內核建設質態,傾力把其建設成為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有效陣地、校家教育的有益補充、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組成部分、關工委工作的主陣地,努力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要堅持用三中全會精神引領思想建設。把貫徹全會精神轉化為建好輔導站的政治站位、深化改革輔導站建設的有效思路、創新輔導站發展的目標定位。二要堅持用黨建帶動輔導站機制建設。各級文明辦、教育部門既是未成年人教育的職能部門,也是關工委成員單位,有責任有義務協同推動黨建帶關建求新向實,以此帶動輔導站走深走實。切實履行各自職責,健全落實“黨政領導、關工委主辦、教育部門主導、‘五老’+教師主力、相關部門參與”的校外輔導站工作機制,合力爭取黨政領導強化部門協調、落實財物保障,配強關工委及輔導站班子,使黨建帶站建越帶越強、優秀站越帶越多、隊伍作用發揮越帶越大。三要堅持用制度規范輔導站管理建設。各地關工委要力促各站履職盡責、依規合規、常態長效,堅持“立德樹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辦站根本任務,堅持“不開新課、不布置作業、不組織考試”的辦站要求,堅持“方便學員、滿足需求、免費輔導”的辦站理念,積極利用學生課余和假日,有效組織“五導”活動。四要堅持用學員需求倒逼輔導站質效建設。按照市《制度》要求,堅持雪中送炭、應進盡進,堅持增強吸引力、育人實效兩手抓,堅持校站結合、融合發展。五要堅持用評優表揚活動驅動輔導站內核建設。深化隊伍建設內涵,不僅持續配強在職優秀教師,還要動員剛退休和在職政法干警、文體達人、心理咨詢師等充實輔導隊伍,充分滿足“五導”需要;強化輔導任務建設內涵,在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同時,加強常態關愛學員心理健康功能和對學員家長輔導家庭教育技能課程;實化安全建設內涵,確保進站學員和經費使用安全,把輔導站辦成黨和人民放心、滿意的校外教育陣地。
會議組織觀摩了泰興市校外教育輔導總站,根思鄉和濱江新區潤江社區中心站,宣堡鎮郭寨村、張橋鎮鎮西村、虹橋鎮新市村輔導站等六個各具特色現場,聽取了泰興市關工委、教育局,海陵區教育局、關工委,姜堰區三水街道關工委,靖江市城北園區新一社區輔導站“五老”輔導員楊秀玲等4個典型發言,以及高新(高港)區許莊街道蔡莊村校外輔導中心站和興化市昭陽街道海池社區關工委、泰興市根思鄉中心站站長李文貴等書面介紹。
各市(區)文明辦、教育局分管領導,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分管負責人,教育系統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鄉鎮(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代表;市直教育、政法、農業、民營系統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受表揚的優秀輔導站、輔導(宣講)員、青少年社會教育實踐陣地代表,近百人參加會議。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