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紅巖精神厲華工作室
重慶市紅巖精神厲華工作室又名紅巖文化史料研究中心,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金和社區,成立于2020年8月,2023年被命名為重慶市“五老”工作室,面積180平方米,由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黨工委和厲華聯合打造,也是服務社區、服務學校、服務基層的黨建文化活動陣地。工作室征集大量與紅巖故事相關的照片、實物史料等,其中還包括厲華多年來的個人收藏,是重慶在基層社區打造的首個講述紅巖精神的專題常設專題展館。
工作室主要負責人厲華,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歷史系,重慶市關工委工作團思想道德教育分團成員、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原館長、國務院津貼專家。代表專著有《紅巖魂 來自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的報告》《忠誠與背叛》《厲華說紅巖:解讀獄中八條》等。代表文化項目《紅巖魂 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事跡展》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巡展380余場。
一是打破資源壁壘,內生服務陣地。“紅色”接力傳遞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是家庭教育的活力展現,是“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底蘊傳播。自2021年工作室建設以來,圍繞紅巖文化、紅色家風、紅色宣講三個主題深化拓展,搭建紅巖故事講解區、紅巖家書閱讀區、紅巖文物展示區三大區域,同步推進社區家教家風實踐活動,真正把文化“軟實力”與場景“硬支撐”深入融合。工作室常設以“初心鑄就使命—信仰的力量”為主題的紅巖精神展覽,讓紅巖文化史料有效服務社會,讓更多青少年從紅巖文化中獲取精神動力。
二是注重培根鑄魂,厚植愛國情懷。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教育廣大黨員群眾、青少年,打造“家門口的紅巖學堂”,堅持以紅色思想鑄魂育人,以紅色陣地堅定信念,以紅色資源凝聚合力,以紅色文化啟智潤心,讓紅巖先鋒引領作用融入家庭育人、兒童成長全過程。立足工作室,以厲華同志為“五老”帶頭人,組建“信仰的力量”宣講團,聘請紅巖革命烈士羅廣斌之女胡波為特邀宣講員,并挖掘一批政治思想好、宣講愿望強的老黨員、老退役軍人、社區工作者、中小學生,最終搭建起“老中青少”等64人不同年齡段組成的“信仰的力量”宣講隊伍。通過聘請紅巖宣講專家以“活動集中學+理論自主學+現場示范學”的方式,發揮“五老”引領作用,用他們學習的經歷讓青少年深刻感悟紅巖精神,并連續開展三屆紅巖講解員培訓班,積極在青少年中開展主題教育,引領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團成立以來,持續開展紅巖精神宣講活動,定期接待機關、企業、學校、黨員、群眾開展宣講,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成為基層學習和感悟紅巖精神的主要窗口,也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陣地,目前宣講團先后完成128余場、8475余人次的紅巖宣講,分別得到上游新聞、華龍網、兩江新區官網等多次報道。圍繞紅色教育特色品牌,金和社區將紅巖精神元素融入社區治理,大力開展“紅巖+”戲劇、宣講、教育、寫作等活動。以“小蘿卜頭”為題材的紅色情景劇《小小少年》走進重慶國泰大劇院和中國國家話劇院,榮獲2021年第四屆“金畫眉”兒童戲劇教育成果展演“明星劇目獎”,著力將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
三是強化智慧服務,賡續紅巖精神。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制作紅巖精神厲華工作室線上VR全景式“云展廳”,召集居民志愿者、學生志愿者錄制48個紅巖故事形成微視頻,形成講解電子化、視頻化、智慧化。現VR收錄于重慶軍供集團APP,累計點播量達26987余次,讓黨員居民足不出戶也可以逛展廳、學知識,在全社區營造了“人人學紅巖、人人講紅巖”的良好氛圍。通過小小講解員講述紅巖,帶動家庭成員積極學習紅巖故事,持續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中融入紅色教育,持續發揚紅巖精神中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不折不撓的凜然斗志、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
四是注重制度創新,突出基層治理工作實效。創新采用積分制等形式提升工作效率。通過設立志愿者積分制度,鼓勵宣講員和志愿者積極參與宣講活動。采用“設崗定責”的方式,明確宣講員和志愿者的職責和任務。通過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考核標準,確保宣講活動的順利進行和宣講效果的持續提升,讓紅巖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黨建文化活動和關心下一代思想道德教育陣地,工作室自開放以來,始終堅持公益服務,先后接待40余個單位、3000余人前來參觀。
重慶市紅巖精神厲華工作室的成立和運作,不僅為社區的家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推動社區治理和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打破資源壁壘、注重培根鑄魂、強化智慧服務和制度創新等措施,成功地打造了一個集紅色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治理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感悟紅巖精神的新陣地,有助于引導青少年深入探尋革命足跡,了解紅巖文化,接受紅色洗禮,厚植愛國情懷,讓紅巖精神永放光芒。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