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0日,教育部關工委在上海召開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理論建設推進會。教育部關工委主任李衛紅作書面講話,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富出席并講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張艷萍致辭。教育部離退休干部局黨委書記、局長,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于虹,關工委副主任兼秘書長張文忠、秘書長郝雅梅、副秘書長郭春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于發友,上海市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李宣海、教育部關工委宣傳與研究中心主任高德毅出席。
李衛紅指出,30多年來,教育系統關工委經歷了初創、成長和壯大的發展歷程。進入新時代,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關心下一代工作必須用不斷創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各級教育系統關工委要充分認識加強關心下一代工作理論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按照中央要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清醒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形勢的復雜局面,深入分析把握關工委工作對象——青少年很大程度依賴互聯網的這種現實特性,更加重視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總結經驗、把握規律、破解難題,推動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她強調,新時代教育系統關工委理論研究工作要立足服務關工委工作實際,著眼關工委工作的內在需求和規律,聚焦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主要任務、青少年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五老”作用發揮、關工委自身建設等方面開展理論研究,著力提升工作質量、解決實際問題。關于如何做好新時代關心下一代理論研究工作,她提出,要注重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通過調查研究找準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要注重“五老”優勢發揮,加強理論研究隊伍建設,加大協同力度,力爭形成一批有價值、有深度、有力度、有影響的研究成果;要注重成果轉化運用,發揮理論研究指導推動工作實效和資政作用,激發激活關心下一代工作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于虹主持會議,張艷萍代表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致辭,張文忠宣讀《關于公布教育部關工委宣傳與研究中心主要職責和機構組成的通知》,主席臺領導為教育部關工委宣傳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頒發聘書、為《心系下一代》理論版首期作者代表贈刊,高德毅、于發友分別代表教育部關工委宣傳與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意向備忘錄。
張文忠主持主題報告和主題發言環節。高德毅作題為《新時代教育關工委的使命與任務》的主題報告,闡釋了教育系統關工委使命擔當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論述了新時代教育系統關工委履行使命的充分條件,并從理論研究的角度解讀了教育部黨組34號文件中提出的新時代教育系統關工委主要任務。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張雪、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原主任葛高林、重慶市教委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鄧朝喜、華北電力大學關工委顧問朱常寶先后圍繞“五老”助力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關工委組織建設、“五老”隊伍建設、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關心下一代工作等新時代關工委工作研究作主題發言,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副主任線長久(書面發言,中國農業大學執行主任寧秋雅代為宣讀)、上海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副主任陳其昌、湖北省教育廳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孟慶金、貴州省教育廳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皮俊林、清華大學關工委主任韓景陽、上海交通大學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胡近、江南大學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婁國棟分別圍繞“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讀懂中國”活動、“老校長下鄉”活動、“特邀黨建組織員”、“院士回母校”活動、“青藍工程”等新時代關工委品牌活動創新實踐及規律研究作主題發言。
分組討論環節,5個小組圍繞“新時代關工委品牌活動創新實踐及規律研究”進行了熱烈討論、深入交流。
郝雅梅主持總結會。四川省教育廳關工委主任朱世宏、云南省教育廳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劉滄山、中國礦業大學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張愛淑、北京科技大學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孫鐵、同濟大學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金正基分別代表5個小組匯報本組討論情況。大家認為,會議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組織嚴密,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收獲很大、受益匪淺。大家紛紛表示,回去后將做好傳達,落實好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工作,以高質量理論研究推動新時代關工委工作高質量發展。
王富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本次理論建設推進會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內容豐富、交流廣泛,準備充分、服務周到。就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他提出3點要求,一要抓好精神傳達,力爭全員覆蓋、全面領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二要做好吸收轉化,借鑒主題發言經驗做法,將成果轉化為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三要強化協同合作,在專家智庫和理論基地建設、學術和宣傳活動開展、項目聯合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為新時代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全國各省級教育系統關工委、計劃單列市教育局關工委、教育部直屬高校關工委負責同志,部關工委直屬中心、《心系下一代》雜志負責同志約150人參加會議。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