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調研嘉興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充分肯定了市關工委打造新聞媒體關工委,培育“紅船小記者”隊伍,開展“紅船少年說”等活動,實現關心下一代工作與新聞宣傳工作協同發展,關工委影響力日益擴大的工作經驗。具體做法為:
聯手“融媒體” 助力“大關工”
近年來,嘉興市關工委聯手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成立全省首家新聞媒體關工委,共同培育“紅船小記者”隊伍,開展“紅船少年說”實踐活動,實施“嘉禾綠蔭行動”,青少年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關工委影響力日益擴大,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大關工”氛圍日漸濃厚。
一、紅船小記者 打通青少年服務最后一厘米
2021年5月,嘉報集團關工委(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關工委前身)成立,嘉興市關工委、嘉報集團關工委聯手培育紅船小記者隊伍。同年12月,成立紅船小記者學院,掛牌10家單位為紅船小記者學院首批活動中心。與相關部門、社會力量合作,成立科學、共富、嘉警等行業小記者團。宣傳紅色文化,全市5萬多名小記者,從校園到紀念館,從大街小巷到田間地頭,采訪革命前輩、紅船精神研究專家等。2022年,參與首屆全國關工委“青少年黨史學習月”啟動儀式,現場采訪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之孫王明華等“五老”。連接青少年與社會,開展一年一度“小記者跑兩會”,與兩會代表、委員一起聽工作報告、聊兩會議案,呈現青少年關注的熱門話題,成為會場上獨特的風景。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小記者姚昱希在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上采訪各地名家,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的風采。
二、紅船少年說 打造青少年社會實踐新載體
2018年,市關工委與市委宣傳部、嘉報集團等部門單位聯合發起“紅船駛進我的夢”大中小學生主題征文活動,拉開“紅船少年說”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的序幕。隨后每年根據形勢發展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依托嘉興特有的紅色教育資源,開展各類主題實踐。如,結合紅船精神提出20周年,籌劃“紅船精神伴我成長”主題活動。激活市委宣傳部等9家單位多元力量,紅船小記者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等,開展主題尋訪、研學實踐、職業體驗和志愿服務,用文字、圖畫、攝影、視頻等方式,以新時代青少年獨有的人文情懷,抒寫紅船精神在嘉興的實踐。如今,“紅船少年說”已成為青少年開展社會實踐的重要載體與關鍵媒體窗口,為青少年成長注入紅色基因、參與意識,構建起青少年社會實踐的“嘉興樣本”。每年參與活動的青少年均超過10萬人。
三、“嘉禾綠蔭” 留下青少年心中最溫暖記憶
2008年,嘉興、麗水市關工委攜手嘉興市新聞媒體中心《南湖晚報》,啟動“嘉禾綠蔭行動”,通過媒體向社會征集愛心人士,為麗水龍泉山區生活困難的大學新生資助全程四年的大學學費。2017年“嘉禾綠蔭行動”延伸到松陽,2021年擴大到景寧,2024年,走出浙江到四川屏山開展“東西部結對助學”活動。在近20年的堅持中,愛心人士從“五老”延伸至教師、企業職工等社會各界人士,累計結對麗水優秀困難學子447名,資助金額超過1000萬元,成為嘉興、麗水兩地踐行“八八戰略”山海協作的生動實踐。該行動相繼獲得浙江新聞獎社會活動獎、麗水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貢獻集體、第四屆長三角年度公益項目等榮譽。
四、互聯共促 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濃厚氛圍
以市新聞傳媒中心關工委為紐帶,讓新媒體平臺成為講好關工故事、“五老”故事的喉舌。每年在《南湖晚報》紙媒刊登近20個版面,在《讀嘉》客戶端刊發信息近200篇。全方位宣傳報道,擴大了關工委“朋友圈”,為助推關心下一代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開展“紅船領航·五老家風育禾苗”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吸引紅船小記者采寫“五老”家風故事,在媒體“五老家風育禾苗”專欄刊登100余篇。與市公安局等部門聯合,市縣聯動開展“我心中的警察叔叔”主題探營活動,收到小記者作品2000余件。聯合司法、教育等部門共同舉辦首屆“紅船少年說法治 法護雛鷹共成長”主題系列活動,吸引近萬名學生參與,活動宣傳稿點擊量超過7.5萬。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