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關工委著力打造陣地教育平臺,建成各具特色的“五老”工作室26個,“五老”工作室在全市服務青少年中發揮著示范引領和中堅作用。其中:寧夏英模治沙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持續實施“關工林”建設,開展研學活動30場次,受益青少年2000余人次。銀川市雷鋒紀念館、興慶區景岳小學突出傳承紅色基因,宣講革命故事,雷鋒紀念館2024年無償接待7萬余人次。西夏區建成“陽光護苗”“閃閃紅星”“紅石榴”“銀齡相伴 益路同行”“大手拉小手 夕陽伴朝陽”、青少年法學院等特色鮮明的“五老”工作室11個。永寧檢察院“丁丁熱線”(原“老王熱線”)工作室,拓展服務領域,突出未成年人保護。金鳳區聚百農農業合作社、靈武市綠先鋒農技公司、賀蘭縣稻漁空間等農業科技“五老”工作室,著力推動農業科技企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
一、規劃先導,試點推開。出臺《關于建立“五老”工作室的意見》,規劃三年內在有條件的街道(鄉鎮)、社區(村居)、學校、機關等建設“五老”工作室60個以上。2023年開始試點,之后逐步推開,本著成熟一個建立一個、分期分批逐步建立的原則,摸清底數,制定方案,積極推進。
二、把控條件,強化標準。提出“五老”工作室必須做到“六有”,即:有活動陣地、有必要的配套設施、有活動內容、有工作制度、有辦事機構、有熱心青少年工作和專業特長的“五老”參加。
三、錨定任務,明確職責。要求“五老”工作室建設必須圍繞中國關工委、自治區關工委和銀川市確定的重點任務,根據自身特點、特色和開展活動的側重點等,制定工作職責,確定活動方式,落實工作任務。
四、調研指導,跟蹤推進。市縣兩級關工委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指導“五老”工作室建設。針對建設過程中的偏差和問題,及時下發指導文件,指明方向,規范建設。并結合時代要求和實際,進一步明確“五老”工作室的新定位、新內容。
五、政策助力,推動落實。多方積極籌措資金、物資等,協調解決陣地、設施、機構等困難和問題,全力支持和保障“五老”工作室建設。銀川市關工委投入13萬元給予補助,靈武市出臺《“五老”工作經費管理使用辦法》,并及時兌現補助,起到了激勵和促進作用。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