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劉傳鐵
對于大多數只有一個孩子和首次做父親、母親的中國父母來說,孩子的教育沒有經驗可言,要實現他們的夢,就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如何教育好孩子,對父母特別是年輕的父母來講,是一門很重要的必修課。雖然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沒有絕對統一的模式,但也有一些基本的方法與技巧。具體說來,以下幾個方面可供借鑒與參考。
(一)給孩子適宜的關愛,學做智慧家長
父母愛子女,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之常情。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首要的是講究教育方法,關鍵是智慧施愛。愛孩子要講藝術性,給孩子生命注入強大的正能量,讓他擁有一個陽光健康的心態和從容應對一切問題的智慧和膽識。要理智施愛,把握愛的濃度;要嚴格要求,把握愛的尺度;要反對家暴,把握愛的力度。對孩子過度關懷和對孩子過度要求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對孩子權利的剝奪。適宜的關愛,才是最好的關愛。所以,家長在關心、體貼的同時,應公正、客觀地分析孩子心理,與學校教育相配合,講究策略、方式,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嚴愛結合?!爸腔奂议L是孩子最忠實的老師”。教育孩子要細心,更要有耐心。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不妨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地體味生活的滋味。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們的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二)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學做民主家長
理解是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關鍵是要以尊重孩子為根基。一方面要對教育過程,對子女負責任,提出并落實一系列適中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 要把子女當作一個獨立主體來對待,以尊重、理解、平等的態度同他們交流思想,溝通感情。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無論多小都有能力表達自己的需求,特別是已經上學的孩子,完全有對與己相關事情的見解。父母不聽取孩子的意見、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一手包辦孩子的事,難免與孩子的真正需要相左而發生親子沖突。另一方面,孩子成了決定自己事情的“旁觀者”,很難有做好這件事的內在動力,更難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家長應尊重和信任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和才能,聽取他們的不同意見,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父母把選擇權給孩子,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前提下做出決定,是對孩子的信任,也會讓孩子感到自己也是主人,而特別珍惜這個選擇。
(三)給孩子相宜的教育,學做知心家長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要“因材施教”,而知心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根據孩子不同特點來選擇教育內容和使用教育方式方法,進行有區別的針對性的教育,才能取得了好的效果。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要按照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和知識、能力發展水平,遵循科學知識本身的發展順序,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由少到多,量力而行,順勢而為。要了解孩子個性特征,針對孩子的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個性特征,因人而異,區別情況分別進行教育、訓練,做到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指導。要找準孩子的天賦特長,發現孩子的優點和興趣點并加以引導,做孩子成功路上的“推手”或“胯下馬”,尊重孩子,處理好全面發展和發展特長的關系,使二者很好地統一起來。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孩子的特長,培養造就專門人才。要了解孩子的稟賦,多觀察,也可以嘗試,以便充分發揮他的長處;要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了解孩子對哪些方面興趣濃厚,多尊重孩子的意見。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千萬不要有盲目攀比。否則,易使孩子厭倦學習,喪失原有的激情和動力。如果循著孩子內在天性之光發展,會給孩子開辟一條康莊大道。
(四)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學做示范家長
“示范”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示范家長為目標,做言傳身教的家長。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常以父母形象為楷模、 為“ 自我形象”的參照系。父母的言行舉止,音容笑貌,都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影響子女的一生。父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當面用語言對子女進行勸誡、開導、鼓勵、批評的教育活動,或者是以書信、家規等文字的形式來規范子女的行為,以達到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還要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感化和影響子女。父母要掌握教育的主動權,就必須嚴于律己,以身示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以自身言行的良好形象去感染、影響孩子。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本人首先應該做到,要想孩子講文明有禮貌,家長就不能出口污言穢語,舉止粗俗野蠻;要想孩子愛讀書有學識,家長就要多看書報,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要想孩子情趣高雅,家長就要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素質??傊彩且蠛⒆幼龅降?,家長必須先從自己做起,事事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父母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本身就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教育手段。
教育好子女,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家長自身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基本素質和自身具備的教育觀念、教育基本知識、教育能力、教育方法等教育素質。父母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學習,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和人文素養,及時總結、掌握家庭教育的智慧,以便更好地為子女提供教育指導,更好地推進家庭教育的實施。
(五)給孩子凝聚的力量,學做同心家長
“同心合力”是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法。“合力”的關鍵是要具有“同心”意識。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持續不斷的過程,子女良好的習慣、高尚的品德、優異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經過反反復復、始終如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鍥而不舍的磨煉,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家庭教育在各個方面保持統一性,才能做到勁往一處使,形成強有力的教育合力,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各方協調統一,共同施教,是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要求,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求父母及其他年長者家里的成年人對孩子的教育要形成統一的認識、統一態度、統一的要求,形成一個教育集體。在實施教育中,各方要經常溝通,交換意見,當發現矛盾和差異時,要平心靜氣地適當處理,切不可把這些矛盾和差異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當著孩子面相互指責,爭吵不休,最好是一方先讓步,事后避著孩子相互通氣,形成一致意見,然后對孩子進行教育。更不要過于強調什么事情、什么時候都“一個扮紅臉,一個扮黑臉”。事實上孩子有過失時,一個管教,一個袒護;一個批評,一個安撫,就會失去管教的意義,助長孩子的錯誤。正確的做法是父母雙方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負責,做到愛教相濟,嚴慈有度。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應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間協調一致,使正確的教育影響、教育要求在各種場合、各種條件下都能得到強化。家長要特別注意與老師要保持溝通,多聽聽老師的想法,并且與老師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措施,最好家長、孩子、老師“三方”一起平等的討論。家長、孩子以對老師的真誠“尊重”,就可以贏得老師的耐心的教育,獲得教育孩子的好的效果。家庭教育好了,學校教育就會更加高效。學校、家庭與社會形成了教育合力,孩子就能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
當然,家庭教育還有很多方法與技巧,而且方法與技巧還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只要是適宜孩子、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都是可以運用的方法,而且也都是好方法。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