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關愛青少年成長
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近年來,福建省關工委積極響應中國關工委號召,因地制宜探索推進全省建立“五老”工作室1409個,涵蓋了宣講型、服務型、專業型三個類別,近萬名“五老”踴躍參與,在青少年思想教育、文化傳承以及權益維護等關鍵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構建起“老有所為、少有所教”的良性互動格局。
選準“帶頭人”,健全工作隊伍。各地通過“五老”自薦、組織引薦、群眾推薦等方式,遴選1-2名政治覺悟高、有一技之長、樂于奉獻的“五老”擔任工作室領銜人,就近就便吸納若干名熱心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五老”或關心下一代志愿者擔任工作室骨干。如,福州市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林國山領銜成立文化傳承“五老”工作室,利用郵票宣講黨的故事;龍巖市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羅金釵擔任領銜人后錄制普法視頻、開展宣講,10萬多人次青少年受教育;莆田市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郭景國領銜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室,幫助化解心理問題270多人次。
注重統籌推進,提供基礎保障。運用黨建帶關建工作機制,加強與組織、老干部工作、教育部門溝通協調,出臺指導性文件,明確工作室的設置、布局和組織架構,提出“五有”(即有“五老”人員、有固定辦公場所、有工作隊伍、有經費保障、有工作氛圍布置)要求,有計劃、有目標、分批次推進各級“五老”工作室建設。落實經費保障,如廈門市每年安排13萬元專項經費,以“以獎代補”形式給予工作室經費補助;永春縣為每個工作室撥付1萬元啟動資金。強化培訓指導,如南平、龍巖等地通過培訓班、現場推進會等多種形式,為“五老”工作室骨干充電賦能。
發揮獨特優勢,豐富關愛內容。“五老”工作室針對不同青少年需求,就地就近、力所能及開展青少年教育引導、關愛保護工作,有的通過講黨史、時政、紅色故事等活動,引導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有的發揮“五老”專業特長,開展文藝匯演、非遺傳承等特色活動;有的積極探索參與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助力青少年全面發展。福州市倉山區菖蒲“五老”關愛工作室建立困難青少年檔案,采取“5+1”模式開展結對幫扶。漳州市薌城區關工委“五老”工作室骨干洪惠君、鄭炳裕等一大批老藝術家,深入學校、社區為青少年演繹南詞傳統調、薌劇、木偶表演等節目。福安市組建鄉村振興“五老”工作室,培育800多名“雙帶”農村青年人才。
堅持典型引領,提升建設質量。探索“發現人才—培育領銜人—建工作室—宣傳成效—提升功能”模式,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廣泛宣傳典型經驗,做到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示范一個、帶動一片。廈門市推動社區“五老”工作室與老年大學融合發展,動員學員注冊成為“五老”志愿者。長汀縣中復村的“五老”工作室選樹革命烈士后代鐘鳴,義務講解閩西紅色故事3000多場次,受眾超30萬人次。福州市鼓樓區通過宣傳林丹、林國山等“五老”工作室的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區建立23個“五老”工作室。
實踐證明,“五老”工作室建設,黨建引領是根本,激發熱情是關鍵,建管用并舉是基礎,守正創新是核心。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