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強化實踐導向和問題導向,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以文化人、以文潤身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志愿者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著重在以下五個方面狠下功夫。
一、立德樹人必須堅定青少年文化自信,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提供思想源泉。
“立德樹人”“立德”是前提和基礎,“樹人”是目的和歸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樹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樹的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立德樹人”必須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作為首要標準。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最需要正確引導和精心栽培。這一代的青少年絕大多數在不愁吃穿的環境中長大,缺少艱苦生活的鍛煉,更缺少殘酷斗爭的磨煉,他們對黨對國家對社會主義的感情不會自發而生,主要要靠教育引導來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教育引導不是簡單的說教灌輸,而是多方面的潛移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強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自信,進而使他們獲得精神支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青少年對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有了足夠的自信,就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源泉,就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撐,就不太容易被“西化”、“分化”。
堅定青少年文化自信首先要提升文化自覺。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深入了解、理解中華文化。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青少年多讀一些古本典籍,有利于了解中華文化的變遷,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其次要塑造文化人格。要在青少年中持續開展中國近現代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重視加強對青少年的革命文化教育,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永不變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豐富的營養劑。學史可以明理,學史可以增信。一百多年來,黨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這是我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氣,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物質基礎。三要踐行文化使命。教育引導青少年肩負起文化強國建設的使命和擔當,踴躍投身文化繁榮發展實踐,積極傳播正能量,爭當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主力軍、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溝通者、文化自信與國家認同的塑造者。
二、立德樹人必須堅定青少年理想信念,為人生正道指路引航。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崩硐胫敢松较?,信念決定事業成敗。這一點對青少年尤為重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明天的希望。年輕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望百余年黨史,中國革命和建設之所以能多次戰勝艱難險阻取得成功,有時甚至是絕處逢生,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懷揣理想并矢志不渝為之奮斗。今天我們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仍然需要青少年堅定理想,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用“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的實際行動來回答一切疑慮和擔心,來回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準備對我國第三代、第四代實施“顏色革命”的詭計和圖謀。
堅定青少年理想信念要發揮好“大思政課”的主導作用,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堅持大中小學思想政治建設同步建設,堅持不懈地抓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讓青少年掌握其精髓要義,學會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弄懂弄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理論實踐問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認同上,建立在對發展戰略的準確把握上。理想信念既是思想認識問題也是實踐問題,要在教育引導青少年中推進“第二個結合”,助力青少年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內涵,同時結合他們的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青少年進一步解放思想,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有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指導新的實踐。廣大“五老”志愿者要發揮“傳幫帶”作用,身體力行、墩苗培土,鼓勵青少年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自身工作、學習、生活等緊密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刻苦學習,愛崗敬業、奉獻社會,鍛煉自身、砥礪品德,助力他們健康成長。
三、立德樹人必須培養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為系好人生“第一??圩印贝蛳聢詫嵒A。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為先,修身為本,這是人才成長的基本邏輯”。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與中國文化傳統一脈相承,也體現了我們黨對青少年教育和人才培養的一貫要求?!暗抡?,本也”?!安耪?,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不論哪個朝代、不論哪個社會,良好的道德品質都是一個人立足社會、安身立命的基礎。同時,無數個體的良好品行也是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因子,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增強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前提。對青少年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同黨員領導干部有一樣的思想境界和信仰追求,但在培養良好道德情操方面,一定要從小抓起,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
澆花要澆根,育人須育心。培養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重點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蓋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它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展現了當代中國精神,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形成良好社會心態,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大中小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學校管理各環節,推動價值觀教育一體化貫通、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一體化貫通。家庭要重視良好家教、家風的傳承,發揮家庭作為“第一課堂”、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的熏陶作用。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一起發力,形成協同育人機制,使廣大青少年做到品德潤身、公德善心、大德鑄魂。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培養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必須高度重視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對青少年最好的愛護就是教育引導他們遵紀守法,走人生正道。要通過常態化、長效化的法治宣傳教育,讓青少年從小培養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習慣,為他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創造有利條件。
四、立德樹人必須培養青少年堅強意志品質,為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對人特別是青少年的全面發展高度重視,作過一系列重要論述。在 2018 年 9 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而意志品質作為綜合素質的重要內核,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對于一個人的成功失敗都具有決定性意義。一個具有堅強意志品質的人,面對目標有堅定的決心,面對困難和挫折有足夠的毅力和韌勁,面對誘惑有很強的定力,因而實現自身理想的幾率比較大。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做任何事都可能淺嘗輒止,半途而廢。遇到困難和矛盾也可能畏縮、躺平,最終一事無成。
培養青少年堅強意志品質堅定理想信念是前提,實踐磨煉錘打是關鍵。學習知識是學生的本職,在學習中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才能通曉天下道理、掌握事物發展規律。同時也要看到,全面發展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是培養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要讓青少年通過融入社會、投入實踐、參加斗爭經風雨、見世面,錘煉頑強的進取精神,歷練不怕失敗的心理素質,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F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加速,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大。要重視加強對青少年的抗壓抗挫教育,高度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加強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有效預防極端個人事件的發生。
五、立德樹人必須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為挺膺擔當提供不竭動力。
黨的二十大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隨著科技革命浪潮的興起,現在國家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科技實力的競爭、人才資源的競爭、創新能力的競爭。青年是創新的主力軍,少年是創新的后備軍,培養青少年創新創造精神對于沖破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對我國的圍堵,對于繼續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決定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對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一貫高度關注、寄予殷切希望。在今年九月公開發表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文中,總書記強調“要把創新教育貫穿教育活動全過程”,“鼓勵學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實踐,以創造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以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
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創造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創新、注重創新的良好氛圍;要深入推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改革,把培養創新創造思維和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健全完善有利于青年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志愿者要關心青少年創新創造活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更多的支持幫助。“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傳承好中華民族這一優秀精神基因,必將激勵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無所畏懼,勇毅前行,直至到達勝利的彼岸。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