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農村留守兒童周末假日寄宿學校
用愛為孩子們撐起溫暖的家
四川省達州市是勞務輸出大市,每年輸出勞動力160余萬人,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達6.9萬人,約占全市兒童總數的6%。達州市聚焦農村留守兒童周末和節假日期間教育缺位、關愛缺失等難題,充分利用鄉鎮學?,F有資源,成功創建留守兒童周末假日寄宿學校93所,凝心聚力為萬余名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取得了留守兒童、外出家長、學校、黨委政府“四方滿意”的良好效果,走出了一條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可持續之路。
一、扛起黨政主責,整合各方資源,為留守孩子建起安穩之家、筑設溫暖之巢
(一)動態摸排,確保一個不少。整合民政、教育和公安等部門力量,深入一線開展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摸底排查,建立留守兒童動態信息庫。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全市留守學生周末假日寄宿需求摸底調研。目前,全市留守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建檔率均達100%。
(二)市縣聯動,梯次探索推廣。在宣漢縣3所農村中小學先行試點基礎上,探索完善入學申報、輔導老師考核、“4+N”關愛活動實施細則等15項工作制度。印發《達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周末假日寄宿學校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全市現有的410所寄宿制學校中,擇優選出第一批共93所學校開展試點推廣,探索建立“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全域推進”的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格局。
(三)整合資源,強化要素保障。將試點經費納入屬地財政預算,按照“1個標準班的試點學校每年不低于6萬元,每增加1個標準班適度增加財政投入”的標準予以保障,設立公益性崗位120個,用于聘請“童伴媽媽”、廚師和安保人員。依托學?,F有人員、設備有效降低啟動費用,經過兩年試點,每所試點學校全年開展周末假日寄宿所需運行經費平均不超過10萬元。鼓勵黨政機關、群團組織、行業企業等積極參與,累計籌集1130萬余元物資。
二、打造暖心陣地,培育優質師資,為留守孩子搭起陽光樂園、傳遞社會關愛
(一)完善基礎配套,共筑成長樂園。以校為單位設置“留守兒童之家”和周末假日寄宿學校工作室。按照“四室四有”標準,優化配置活動室、心理輔導室、親情視頻聯絡室等,科學配置宿舍、食堂等生活設施設備。修繕運動場地,升級打造音樂、書畫、棋藝等文化空間,增設周末假日影院、科技小巢等功能性活動室以及勞動實踐基地,確保寄宿兒童真切感受到“家的溫馨”。
(二)配強師資隊伍,共育桃李芬芳。充分挖掘試點學校內部人員潛力,通過崗位調劑、合理補貼等措施,引導教職工積極參與,每周輪流安排至少4名教師開展周末輔導,并在評先選優、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擇優聘用符合條件的“童伴媽媽”擔任生活輔導員,開展留守兒童輔導陪伴、食宿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2100余名教職工、120余名“童伴媽媽”參與試點工作。
(三)做好安全管理,共護校園平安。推動各試點學校建立遴選、準入、審查、應急等4大工作機制,開展參與試點教職人員違法犯罪信息篩查,嚴把隊伍“入口關”。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托管關愛行動“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責任”。加強與屬地黨委政府、基層醫療機構、派出所、應急救援隊伍等協作聯動,積極營造安全的校內外治安環境。
三、家校協同聯動,傾心傾情育人,為留守孩子立起自強之氣、堅定奮斗之志
(一)校內+校外,增進親情關愛。健全家校聯系制度,依托微信群、QQ群等平臺,定期發布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動態,每周開展1次親情電話或親情視頻互動。每月舉辦“學校開放日”活動,邀請臨時監護人進校觀摩。為留守兒童舉行主題生日會,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三河學校留守學生家長彭宗寶說:“今年縣里辦起了留守兒童周末假日寄宿學校,孩子生活上有‘童伴媽媽’照顧,學習上有老師陪伴,孩子的學習生活都很開心,我外出務工自然也就放心、安心了?!?/span>
(二)課上+課下,豐富多彩生活。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按照“學段、學科、小組”分類,科學合理制定周末輔導計劃,免費開展作業輔導等活動。分批開設學好傳統禮儀、講好紅色故事等課程,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活動,培養愛黨愛國愛家情懷。依托“果林+”種植基地等,開設整地、施肥等實踐課程,培養熱愛勞動、自強自立的良好品德。達州宏文學校特殊困難留守學生王濤說:“讓我更開心的事是,放學不用再踏上十五公里路、害怕天黑害怕孤獨。在老師帶領下,我們周末去登山、去爬萬步梯,一起過集體生日、一起學做飯、一起過節?!?/span>
(三)生活+心理,培育陽光少年。督促留守兒童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引導其養成良好生活衛生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充分發揮心理輔導室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采取師生結對幫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等形式,針對性幫助留守兒童融化心理堅冰,持續激發自強之氣、奮斗之志。新紅學校八年級學生王粒梨說:“這里各科老師都很關心我,特別是在周末,還免費輔導落下的課程,我學得也很輕松,一個學期下來,我的學習成績從轉入前的420分提升到了630分,初三畢業我很有信心考入縣里的重點高中?!?/span>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