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農村孤困兒童服務沂蒙鄉村振興
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關工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加強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孤困兒童這一特殊青少年群體,指導成立臨沂市手牽手孤困兒童心理輔導志愿服務團,創新開展“一對一”“扶心+扶志+扶智+扶技”精準幫扶,幫助孤困兒童擺脫生活困境,對他們的精神面貌提升、性格養成、志氣培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叫響了“沂蒙無孤”工作品牌,為推動沂蒙鄉村振興貢獻了關工力量。
一、搭建服務平臺,凝聚愛心力量。以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為主線,實施“手牽手圓夢行動”孤困兒童心理輔導志愿服務項目,常態長效幫扶孤困兒童。一是健全組織網絡。依托市、縣(區)、鄉鎮(街道)關工委網絡,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多級聯動的孤困兒童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截至目前,全市12個縣(區)、156個鄉鎮(街道)全部成立分團,形成了市、縣(區)、鄉鎮(街道)全覆蓋的三級服務團網絡,并逐步向社區、村莊延伸,實現了愛心力量由分散到集中。二是壯大志愿者隊伍。制定嚴格的志愿者招募流程,通過個人申報、資質審核、簽署協議、登記造冊等程序,優先吸納具備豐富幫扶經驗的“五老”及社會愛心人士加入,擔任各級服務團的負責人和骨干,借助他們成熟穩健的工作態度和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引領、帶動更多年輕志愿者加入。服務團的擔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愛心人士紛紛報名并動員親朋好友共同加入,志愿者隊伍“滾雪球”般迅速壯大,目前注冊志愿者達8000余人。三是完善制度保障。通過聽取“五老”意見,經專業律師、會計師等團隊審查,先后制定《志愿者信息保密協議書》《服務團章程》《資金和物資管理》等16項制度、48條服務行為準則,規范志愿者幫扶措施,為工作開展提供制度保障,有效保障了孤困兒童和志愿者權益,促進了幫扶工作長期規范運行。
二、深入摸排調研,創新幫扶模式。扎實開展調研論證,掌握真實情況,明確幫扶對象,實行精準對接,確保幫扶落到實處取得效果。一是摸清底數。堅持“不漏掉一個村莊、不漏掉一個孩子”原則,組織志愿者深入全市9494個村莊,累計走訪28萬多人次,行程1600多萬公里,摸排出符合幫扶條件的孤兒、事實孤兒、精神病家庭兒童、服刑人員家庭兒童及特困兒童等5317名,其中95%以上都是農村家庭孩子,建立起詳實準確的孤困兒童幫扶信息庫。二是找準癥狀。召開60余場次座談會,詳細了解孤困兒童生活環境、幫扶需求等情況。經過調研論證,清晰認識到,孤困兒童特別是農村孤困兒童,由于受到歧視,缺乏正確引導,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孤僻、任性、自卑、自閉,不與外界交流;有的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實踐證明,這些孩子,教育好了是社會的正能量,教育不好則會成為社會的負擔。三是探索“四扶”模式。“扶心”即以心靈關愛為切入點,從思想、生活、學業各個方面給予陪伴關懷,真正讓孩子們的心“暖起來”;“扶志”即強化思想教育、心理疏導和實踐養成,引導孩子們知愛向善、感恩奮進,把積極向上的志氣“提起來”;扶智即勸學助學,引導養成樂學好學的良好習慣,幫助順利完成學業,讓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強起來”;“扶技”即開展技能培訓,幫助掌握一項或者幾項技術技能,把融入社會、自食其力的底氣“硬起來”。
三、精準關愛幫扶,助力健康成長。堅持把“正心立德,讓孩子健康成長、成人成才”作為幫扶工作目標,把“不讓一個孩子犯罪”作為工作底線,把“一幫20年”作為長效機制。一方面,充分利用集體活動這一有效幫扶方式,積極組織開展夏令營、冬令營、參觀研學等集體活動4000多場次,開辦大型“特訓營”8期,持續開展到孩子家吃頓暖心飯系列活動等,強化感情交流和精神陪伴。另一方面,根據孤困兒童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幫扶措施分類集中解決。一是防止“問題”孩子走向犯罪。全市有178名因親情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抽煙、喝酒、打架、偷盜等不良行為,瀕臨犯罪的邊緣的孩子,這部分孩子幫扶難度很大。服務團緊盯不放,遴選有時間、有耐心的志愿者,實行“一盯一”陪伴照顧,堅持用愛心、耐心溫暖感化他們。對部分年齡偏大、因長期輟學跟不上正常教學班級的孩子,專門成立“明德班”,為他們教授國學、武術等課程,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和做人的道理。六年來,沒有一個孩子出問題,沒有一個孩子犯罪。二是精心保護孤困女童安全。重點培養女童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她們知道如何應對危險和緊急情況。在女童遇到困難或危險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部分孤困女童因監護人年齡偏大,存在安全隱患。選擇女性志愿者進行“一對一”陪伴,并把176名孤困女童接到寄宿制學校上學,使她們脫離原有生活環境,確保了她們健康快樂成長。三是幫助失學輟學孩子繼續完成學業。遇到輟學、厭學的孩子,志愿者耐心說服動員,幫助孩子重返校園。對因家庭變故造成成績下滑的孩子,志愿者親自輔導或找專業老師輔導,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目前,已勸導幫助124名輟學孩子重返校園,幫助211名孩子進入技校學習。107名受幫扶孩子考入大學,有的進入了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
![]() |
Copyright©1990-2024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http://m.1950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225號 郵編:100010 京ICP備18034403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102700075號 |